第21章 深夜奏对(第1/2 页)
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宠,对于臣子来说是最幸福的事之一。
刘邦就很喜欢易承,还是那种从骨子里的喜欢。
在正殿接见后的当天下午,刘邦就敕封易承为骊阳侯,所属骊山东绣县,食邑三千户。
这可谓是恩荣至极。
要知道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也有几十万人,最后封侯的不过一百四十三位功侯,而且食邑超过三千户的不过四十九人。
易承这辈子重生的陈耳,只是一场堂前奏对,就能获得如此重赏,足可见刘邦对易承的看重。
其实刘邦之所以如此重赏,还是多亏易承上辈子重生为燕枝时做的那些事。
因为当年易承的预测,坐实了刘邦受命于天的正统性。
这东西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财富衡量,后世董仲舒就是靠着这东西令汉武帝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超然地位,由此可见,君权神授对皇权的稳固作用是统治者最为看重的。
而且易承编造的故事——龙授天命,要比原本历史上刘邦编造的赤蛇斩白蛇的故事还要传奇。
起兵这么多年,刘邦早已是大加宣传,汉朝的朝堂上,所有臣子都知道汉王在刚起兵时,就有道门理综传人宣称汉王乃真龙天子,起兵八年后可得天下,并且留下四个锦囊。
靠着那四个锦囊,汉王真就成为天下之主。
这在封建时代简直就如同神迹。
别说老百姓和士兵了,就连张良、韩信、萧何这些人杰也都表示过燕枝所测,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能及也。
其实就连刘邦自己独处时,他都有点迷糊。
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最清楚。
三十五岁之前,他就是个很普通的普通人。
他也要吃饭拉屎睡觉,他也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比起项羽、彭越、英布这些人,武力上完全打不过;比起张良、韩信、萧何,刘邦也不敢说自己在计谋上能赢这些人许多。
可偏偏成为天下之主的却是他。
所有人都只能服从他的号令,四海之内,皆是他的领土,这种坐在权利之巅的感觉既让他迷醉,又让他忧虑。
天下打下来了,所有人都要分功。
刘邦不是个小气的人,事实上,当初起兵的队伍除了燕枝给他组建的保安团部队,剩下的基本都是靠利益关系拉拢到自己这边的利益集团。
鬼谷弟子郦食其就曾向刘邦说起过,项羽失败就是因为太小家子气,将士们有功就应该封赏,可项羽却把官印紧紧捏在手里摸来摸去,印角都磨圆了也不舍得给,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自然就没人愿意跟他干了。
刘邦深以为然,所以他对自己的手下非常大方。
这些人愿意带兵跟自己打天下,图的什么?不就是图个钱权地位,封妻荫子,为子孙后代谋个荣华富贵嘛,他们要自然就给。
在建国之初,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王。
燕王臧荼、韩王韩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
封王之后,又一个问题摆在刘邦面前。
大汉国究竟要走哪条路?
是周制还是秦制?是邦国还是帝国?是封王还是郡县?
这东西没人能帮刘邦解答,这种国家大方向的政策问题,手下的谋臣可以议论,但最终拍板决定的还是刘邦。
那时候的刘邦,真希望燕枝活着,用那种可以预测未来的手段跟他说一说究竟该选哪一条路。
可惜燕枝已经死了,没人能给刘邦一个答案。
由于各地封王的现实情况,最终导致刘邦只能选择另一种妥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