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第1/2 页)
男子留著陰陽頭,早已經成為了習慣。為了不剃髮,打扮成道士裝扮,怕是誰都不會想到。
秦至庸身體端正,抬頭挺胸,氣宇軒揚,眼神平和而自信。不是那些為了迎合主子,蠅營狗苟的腐儒能比。
腐儒是奴才。不是真正的讀書人。
什麼是讀書人?
永寧格格覺得,秦至庸這樣的人,或許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永寧格格有點無賴地說道:「不行。那些朝堂上的大儒我不喜歡。我就要你教我讀書。」
秦至庸猶豫了一下,說道:「那麼,每個月我抽出三天的時間,專門來教格格讀書。」
永寧格格說道:「三天?太少了吧。」
秦至庸說道:「少嗎?我覺得不少。專心治學,三天足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心神分散,別說三天,就算是天天拿著書本死讀,怕是也沒有任何意義。」
永寧格格點頭道:「好。就依秦先生。不過,每個月的哪三天讀書,我說了算。」
既然永寧格格要自己教她讀書,那麼秦至庸就決定多給她講一些「仁義」,「百姓為重,君為輕。」等一些理論。
第34章 冤家路窄
秦至庸第一次給永寧格格講課,是在當月的下旬。
永寧格格本以為,秦至庸會和其他的老夫子一樣,講一些之乎者也,雲裡霧裡的東西。
事實並非如此。
秦至庸講的學問,淺顯易懂,趣味橫生,永寧格格完全是當做故事來聽。
永寧格格是成年人,心智相對成熟,用教小孩子的那一套,肯定是不行。
因材施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正因為如此,才有「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的古語。
秦至庸講課的時候,沒有把永寧格格當成學生,而是把她當成朋友,跟她聊天。在互動中學習,是最快樂的事情。事實如秦至庸的預料,效果非常之好。
其實,秦至庸在給永寧格格講課的過程中,自己相當於又把知識學了一遍。
溫故而知新。
教人讀書,同樣是一種修行。但是不能誤人子弟。
秦至庸在永寧格格府上吃了晚飯,準備離開。
永寧格格說道:「秦先生,你講課真是有意思。明天你再來。」
「可以。」秦至庸點頭道,「反正每個月有三天講課的時間。連續給格格講三天的書,沒有問題。」
永寧格格臉上的表情一僵。是啊,每個月只有三天,用一天,就少了一天。連續三天講課,當然是痛快,可是三天完了之後,怎麼辦?豈不是要等到下一個月。
永寧格格眼神一陣變幻,最後說道:「那算了吧。明天你就不用來。我什麼時候想要讀書,再通知秦先生。」
秦至庸笑著說道:「格格什麼時候想要讀書了,你自己說了算。」
永寧格格盯著秦至庸離開的背影,一臉的惱怒:「秦至庸這個傢伙,還真是油鹽不進,比起那些腐儒,更加古板刻薄,冥頑不靈。」
真正的讀書人,修心強身,都是要注重規矩。儒家的「禮」,廣義地來說,就是規矩,是行為規範。心有了規矩,就不會散亂,可做到正心誠意。身體有了規矩,就會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身形和相貌端正。
兩者相合,就可以做到身心合一,可提升心境體魄。
講規矩的人,往往給人一種不知變通,不近人情的錯覺。因為講規矩的人,有底線,有堅持,可以恪守心中的「道」。不會輕易動搖。
心中有了「道」,就是聖賢。聖賢想要找到一個知心朋友,那是非常困難。
於是,便有了「古來聖賢皆寂寞」這樣的話語。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