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1/2 页)
那邊張氏仍在絮叨著隔壁:&ldo;不就是自家有個好兄弟嗎,在鄉下養雞養鴨,時不時上鎮上來給她送幾隻,有什麼可顯擺的,下次大慶再和你們說家裡燒了肉,你們就來告訴我,聽見沒有?&rdo;
王來財正捧碗喝稀飯,聽見自己媳婦的話眉頭一挑,鄉下?
一拍腿,王來財道:&ldo;對啊,鄉下,我們怎麼就沒想到呢!&rdo;
&ldo;沒想到什麼?&rdo;張氏疑惑問。
&ldo;你鄉下的兩個兄長啊!&rdo;
張氏不解:&ldo;好端端的想到他們做什麼?&rdo;
王來財也顧不得喝稀飯了,說:&ldo;還能做什麼?鎮上發了瘟疫,那病人全擠在醫館裡了,鄉下反倒不見得會有。而且村子裡大多養豬養雞鴨,前段時間收麥子又是大豐收,家家都不缺糧食。我們待在鎮上擔驚受怕還吃不飽的,不如去鄉下投奔你兄長。&rdo;
張氏聽了眉心一動,但又擔憂道:&ldo;可……可我們和他們好些年都不曾來往了,前幾年那事他們更是惱了我們,不一定願意讓我們住下。&rdo;
這張氏原是幼時被丟棄,被張家嬸子進山摘野菜瞧見了,見她可憐抱回家去養的。
張家兩個兒子,抱回去一個女嬰,一家人也精心著養大。張氏長大後出落得漂亮,隨張家嬸子去鎮上裁布時遇見王來財,幾回見了就定下了親事。
村子裡的閨女能嫁到鎮上去的還是頭一回,村里人原先都羨慕張氏命好,又說張家好福氣,撿了個女兒回來養還賺得一位鎮上的女婿,鎮上人不比鄉下泥腿子,以後有事肯定能幫襯著。
只張家自己知道,王來財父母嫌棄兒媳婦是個鄉下人,彩禮準備的敷衍不說,還直接開口討要了不少嫁妝,為此張氏兩個嫂子在公婆面前沒少埋怨。
張氏剛嫁去王家時,張家兩個兄弟去鎮上賣山貨時也提著東西去看望過幾回。可王來財父母不待見兒媳婦娘家人,不說招待,反而次次黑著臉,張家覺出味來後就不怎麼去了。
一段時間不去,張氏反回了娘家,話里話外透露的意思是嫌鎮上糧食貴,想從娘家拿些糧食。
兒子兒媳自然是不樂意,哪有出嫁的閨女回娘家拿糧食去供夫家的,更何況夫家條件比他們這些田裡刨食的鄉下人好多了,但張家嬸子怕張氏空手回去在夫家受氣,次次都裝了米麵讓張氏帶回去了。
等到張氏生了小兒子,婆母已經去世,找不到人伺候月子,把主意打到了她娘家嫂子身上,又想把大兒子送回村子裡讓張家嬸子幫著照顧。
張家嬸子心疼姑娘,但兄長嫂子對小妹和妹夫不滿已久,死活沒答應,兩家關係這才徹底鬧僵。
張家嬸子在世時逢年過節倒還有些往來,張家嬸子一去世,見小妹又回來要糧食,兄弟倆門都不願意開了,幾乎斷了聯繫。
此時王來財突然說要去投奔兄長,張氏想了想搖頭道:&ldo;還是算了,都翻了臉了何必還要往來呢,到時候被關在門外,還嫌前幾年丟人丟的不夠嗎?&rdo;
王來財勸道:&ldo;可這會發了疫病,都是一家人,你兄長難道還能見死不救不成?都是兄弟姊妹,隔壁周嬸兄弟能一直往鎮上送牲畜,你兄長怎麼就不能在這關頭幫襯一把小妹和外甥了?&rdo;
見張氏還是猶豫,王來財&ldo;哎喲&rdo;一聲:&ldo;家裡本就不富裕,這瘟疫也不知道要鬧多久,一直這樣只出不進的,沒病死倒先餓死了,你不想著我和你,也要想想兒子吧,就這麼兩天都餓瘦了。&rdo;
兩個孩子在一旁聽見鄉下能有雞鴨魚肉吃,眼睛早睜大了,一副饞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