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论文就绪(第2/2 页)
非常简便,而且视野比起开刀要清晰很多,病人皮肤的切口也会小很多,已经成为了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优点是标准治疗方案,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缺点是需要全麻手术,花费和住院时间更长。
朱国梁作为住院医师,这是他能够掌握的手术方式之一,也算是可以体现手术的技术水平的方式。所以,他操作起来还是很认真的。而刘栋,凭借着影像学和解剖学的熟悉,以及参与过多次肾脏的腹腔镜手术的经验,作为一助-扶镜手,也是很熟练。
基本上需要变换的视野比较少,主要是找到合适的视角,把要做手术的部位放在镜子的中央。
半小时内,就解决了。
然后,朱国梁仔细检查,没有损伤囊肿基底,没有漏尿,然后检查出血点并止血,检查器械、敷料的数目无误,就摆放了一条引流管。刘栋现在很自然的接过缝合切口的任务。
顺顺利利的收了个尾。
手术完毕,等病人从麻醉中清醒过来,把他送回病房。
刘栋就找机会和朱国梁详细的了解了科里能招生的导师情况,就告假离开手术室,直奔门诊而来。
经过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反复思考,他还是认清了现实。
作为医生,如果想要走得更远,发展更好,读博士是必由之路。而他也在争取着“七转八”的机会。
那么,选导师,最优的选择,应该就是直接报考博士生导师。
而是选择哪个科室的,刘栋想了很久,有些倾向选择泌尿外科。但是,他还是想在最终选择前,去找有意向的导师聊聊天,听一听他们的想法。事关重大,他并不急于做出最终的决定。
这次,他去门诊,就是其中的一位博士生导师。这位博士生导师,并不是科室主任,也不是医院领导。
在刘栋看来,科主任的学生最多,但是临近退休,已经不亲自带学生了,他的学生都是要么到科里找一个年轻的硕士生导师帮着带,要么就在泌尿外科研究所做基础研究。对于刘栋而言,并不是最佳选择。他还是希望可以和导师共同成长,但是导师应该也有这种意愿并且有着这种能力。
这次要拜访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位接近40岁的新晋博士生导师,尽管临床方面的手术技术并不出众,但是科研方面却是很有建树。他专注科研,在完成临床工作之余的时间,基本上都在泌尿外科研究所或者图书馆待着......
经过博士毕业后近十年的科研耕耘,这位博导也是收获了累累硕果,例如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五四青年奖章称号、省级科技新星称号,并且多次在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上出席并作学术报告。
他的名字叫做李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