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第1/2 页)
滿朝文武都看出了皇帝的心思,紛紛指責李陵,力請族誅其家。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一人挺身而出,為李陵辯解,極言道:&ldo;李陵率領不足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腹地,打擊了幾萬匈奴騎兵,直到最後,矢盡道窮,援軍無望,仍與匈奴殊死拼搏,就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然打了敗仗,可是殺了這麼多敵人,足可以向天下人交代。李陵不肯盡死節,一定是想以後將功贖罪來報答陛下,請陛下曲加寬宥。&rdo;
劉徹怒氣正盛,恨不得立即將李陵碎屍萬段,認定司馬遷所言不過是想替敗將遊說,尤其極力誇說李陵殺敵之多,分明是暗示貳師將軍李廣利無能,正好戳中皇帝的痛處,令自高自傲的劉徹當朝大失面子,暴怒之下,立即將司馬遷逮捕下獄。
司馬遷是前任太史令司馬談的兒子,與李陵雖同居茂陵,卻算不上深交,只是看不過安享富貴的朝臣對前方冒死涉險的將領毫無同情心,出於公義出面陳說李陵投降是出於無奈,哪知道觸怒皇帝,被定了誣罔的罪名,關押到若盧獄。若盧獄屬於少府管轄,在黃門內寺,專門用來關押將相大臣犯罪者,算是高級監獄。獄吏頗敬重司馬遷的為人和學識,他倒也沒有吃太多苦,然而終究還是身在監獄中,度日如年。
終究還是有李陵的確切消息傳來,原來他只是被俘,並沒有投降。皇帝心中頗多悔意,後悔自己沒有及時救援李陵軍,特意派使者犒賞了李陵部僥倖突圍逃回的倖存者,又重新徵發大軍,分三路進擊匈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率萬餘人跟在後面接應;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出五原;因杅將軍公孫敖率一萬騎兵、三萬步兵出雁門。其中李廣利一軍為主力,韓說軍從側翼牽制,公孫敖則被皇帝賦予一項秘密使命,那就是救回淪陷在胡地的李陵。
匈奴且鞮侯單于預先得知漢軍進軍路線,急忙將老弱民眾及牲畜撤退到余吾水以北,自己則親率十萬騎兵埋伏於余吾水南。不久,李廣利大軍至余吾水,匈奴兵出擊,李廣利大敗而歸。游擊將軍韓說一軍未遭遇匈奴軍,無功而返。而身負營救李陵使命的公孫敖則遇上匈奴左賢王狐鹿姑,交戰後大敗而歸,因失亡部屬過多,被判腰斬。
公孫敖為了推脫責任,詐稱李陵教且鞮侯單于布兵防備漢軍。劉徹年老多疑,聞報大怒,立即下令族誅李陵家屬。漢家律法,降敵者誅其身,沒其家。可因李陵是天子近臣,受刑格外重,被夷三族,李陵母親、妻子韓羅敷、堂弟李禹均被腰斬處死。李禹之妹李柔為太子劉據最寵愛的侍妾,也被賜毒自殺。李家唯有李禹同父異母妹李悅因是皇帝外甥女梅瓶所生,得以保全性命。李氏從此名敗,隴西李氏均以李陵為恥。
受李陵牽累,一直被囚禁在若盧獄中的司馬遷也立即被判處死刑。漢家律法允許交錢和受腐刑來贖死罪,但司馬遷家境貧寒,拿不出五十萬錢來贖罪,他最終選擇了被時人視為奇恥大辱的腐刑,以此來換取活命的機會,好有時間完成修史的志願。
那一日,司馬遷被剃光頭髮,戴上枷鎖,轉押到廷尉獄腐刑室受刑。腐刑即割掉男子的性具,破壞人的生殖能力,受刑後往往畏寒,只能待在溫度適中、密不透風的房間中,類似養蠶的溫室,因而囚禁宮刑罪犯的牢房又稱為蠶室。司馬遷在腐刑室被閹割掉生殖器後,隨即轉押到蠶室。
所謂&ldo;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丑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rdo;,尤其在大漢這個看重氣節的朝代,人們普遍認為人格尊嚴超過了生命本身,這也是為什麼漢名臣多自殺的原因。司馬遷由此陷入極大的痛苦和恥辱中,多次想到要自殺,可是一想到還有文章未完成,終於還是強忍悲痛,苟活了下來。
過了幾個月,皇帝大赦天下,司馬遷出獄,以刑餘之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