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2/2 页)
。
再現第一主題,那種陽光氛圍更加突顯。歐爾森一邊舞動身體及手指,一邊邁向終曲,以始終優雅與陽光的姿態湧入尾聲。
然後,彷佛宣告舞蹈結束了似地,連最後一音都是輕快的觸鍵。
舞台上的歐爾森蠻不在乎地回頭瞥了一眼觀眾席。原本這個舉動會顯得傲慢,但由歐爾森表現出來卻意外地不討人厭。一定是他天生就是這個樣子吧。環顧四周,並無觀眾露出不悅或輕蔑之情,反而顯得因發現意外寶藏而驚喜的人占了壓倒性多數。
對波蘭人而言,蕭邦的樂曲是形成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因此,波蘭人會頑強地抵抗任何新的詮釋或曲解。心中對蕭邦樂曲早有定見這點,經常讓外國鋼琴家看成是波蘭人的排他性。可另一方面,波蘭人對音樂也是很率真的,只要演奏得震撼人心,便會毫不猶豫地送上掌聲。
歐爾森的演奏恰恰屬於這種。之後彈奏的是圓舞曲第四號、馬厝卡舞曲三十到三十二,以及波蘭舞曲第六號,但予人的印象和敘事曲第三號相去不遠。歐爾森不論彈悲痛或彈陰鬱,都讓人感受到陽光朝氣。而觀眾對這種個性大致上是喜歡的。證據就是當歐爾森彈完所有選曲後,觀眾對他的反應;對這位異質的蕭邦,波蘭的觀眾以溫暖的掌聲給予祝福。
自懂事以來就以波蘭的蕭邦為標準,因此這場演奏對楊而言無疑是新鮮的體驗。康明斯基絕不會把他拿出來談吧,而維托爾德聽了肯定激動不已。本來,被評為誤入歧途的演奏就會令人耳目一新不是嗎?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