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收复定襄(上)(第1/2 页)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色。
王匡和杨俊一同乘坐着一辆马车,缓缓驶向州牧府。
沿途,许多人都认出了坐在车中的两人,他们纷纷议论道:“那不是王使君吗?”
“是啊,和王使君同乘一车的人是谁啊?”
很快,人们得知了与州牧共乘一车的人正是杨俊,同时也了解到王匡求贤若渴,亲自登门拜访杨俊并邀请他出山相助。
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太原,一时间,众多士人心头暗动。
他们暗自思忖着:“州牧大人何时会登门请我出山呢?如果他不来,我是否应该主动登门自荐呢?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而去吧。”
当王匡回到府中时,他立刻拜杨俊为从事,并请求他起草一份招贤令,准备张贴在各个县城的城门处。
此外,他还让杨俊起草了另一份文书,名为举贤令,将其贴在招贤令旁边。
这份举贤令与招贤令有所不同,它是王匡脑中灵光一闪而想出的主意。
根据举贤令的规定,若是有人能够为太守府推荐有才能的人,并且经过考察后被录用,那么推荐者将会得到一笔赏金作为奖励。
就像杨俊举荐的二人:常林、司马芝。
先说常林,字伯槐,乃是河内温县人士。其家境贫寒,但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颇具才华。由于战乱,他辗转流离,最终落脚于并州。
再看司马芝,字子华,同样来自河内温县。他年少时便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后来,他游历荆州,广泛结交才俊,交谈间言辞文雅,气质非凡,展现出不凡治政之资。
当听到“司马”这个姓氏时,王匡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恍惚,立刻联想到那位声名显赫的司马懿。
“季才,你可知道司马懿?”
杨俊沉思一阵道,那司马懿如今尚年幼,仅有十三四岁而已。
而他的兄长司马朗早已成年,早年带领家族逃避灾祸,迁至冀州。至于如今他们身在何处,已无从知晓。
得知司马氏的消息,王匡陷入了沉思。
司马一族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是否应该派遣朔风卫秘密铲除他们呢?王匡在心中反复权衡,最终还是决定顺应自然发展。
毕竟有自己这个变数存在,司马懿是否还能有机会登上辉煌的历史舞台,实在难以预料。
送走了杨俊后,王匡当即招来族弟王晨。
自从来到并州后,他们兄弟二人便各自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兄长王晨为人稳重,做事靠谱,所以王匡将他安排在了自己的亲卫营中,并且任命他为什长。
而弟弟王凌则性格坚毅,武艺出众,因此王匡决定让他跟随张辽北上,收复定襄。
尽管两人都还很年轻,但只要经过一两年的磨练和成长,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王匡紧紧握着一封密信,对王晨说道:“公治,此信关乎到叔父一家人的生死存亡,务必请你亲自送到叔父手上,并向他阐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万万不可耽误!”
说完,他郑重地将密信递给了王晨。
“是,我这就去!”王晨听闻此言,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立刻接过王匡递过来的密信,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去。
望着王晨渐行渐远的身影,王匡低声自语道:“尽人事,听天命。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定襄,善无县郊外。
一群甲士正摸黑前行。
烟火噼里啪啦。
几个鲜卑人围坐在一起,约莫有八九个人。
中间的火堆上炙烤着一只羊羔,油脂滋滋作响。
不远处的枯树下拴着数匹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