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2/3 页)
遊,臨事制宜,從意適便。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之中,最為風流者也!??&ot;他這一段話不但傳出行草藝術的真精神,且將晉人這自由瀟灑的藝術人格形容盡致。中國獨有的美術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靈魂一是從晉人的風韻中產生的。魏晉人的玄學使晉人得到空前絕後的解放,晉人的書法是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體最適當的藝術表現。這抽象的音樂似的藝術,才能表達出晉人空靈的玄學精神和個性主義的自我價值。
作為東晉名士的王羲之,他的行為舉止、心態品格自然打上了風神滯灑的印記,而風神瀟灑的心靈又直接與他的書法藝術相聯繫。朱熹在《晦庵題跋》評《十七帖》中云: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真所謂--從自己胸襟流出者。竊意書家者流,雖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
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之所以具有從容衍裕、氣象超然、不為法拘的美,是由於這種美源發於王羲之的純靜心靈、瀟灑風流,超然出塵的品性風格,這種美是&ot;一一從自己胸襟流中&ot;的1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美學散步》。
二、師 承
古代練習書法是出於實用和教化的需要,其中很多人是為了達到參與政治、進入仕途的目的,而作為藝術審美則是次要的,儘管在古代學校教育中書法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它並不是以培養書法家為目的的。文字的功用在&ot;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ot;。所謂&ot;以書取士&ot;是考核和選拔官員的重要科目,並不是從藝術角度選拔書法家。誠然,書法是在書寫和應用的過程中產生的一門藝術,但書法藝術是較高層次的要求,學校並不承擔這方面的責任。所以書法藝術和寫字是有區別的。早在周代把書法列為&ot;六藝&ot;之一,所謂六藝即:禮、樂、射,馭、書、數。表明書法是文人之藝。進行書法的研習培養,一般平民百姓難以做到。這種書法藝術的教育培養一般都是個別教授、輔導。這就是師徒相授。早在東漢時期,識字、書寫練習和書法藝術人材的培養就已分野,三國兩晉時期更加明顯,而且十分重視師承門戶和流派。
王羲之少年時代向表姑衛夫人學習書法。傳為王羲之撰寫的《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做了這樣的記述: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
衛夫人(272-349)名鑠,字茂漪。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汝陰太守李矩妻。衛鑠是西晉著名書法家衛恆的從妹,是東晉女書法家。師鍾繇,善隸、楷,唐人稱她書法為&ot;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ot;;&ot;插花舞女,低昂美容&ot;;又如&ot;美女登台,仙娥弄影&ot;;&ot;紅蓮映水,碧沼浮露&ot;。衛夫人曾帶著自己的兒子李充在王家任王羲之的書法老師。李充楷書寫得很好,《晉書》稱他善楷書,&ot;妙參鍾、索,世咸重之&ot;。他的書法對王羲之也有示範啟發作用。李充後來成為知名的學問家和書法家,官居大著作郎、中書侍郎。李充&ot;幼好刑名之學,深抑虛浮之士&ot;,這一點與王羲之的觀點相近,也許因為這一點,他曾應邀參加了以王羲之為盟主的蘭亭雅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