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5 页)
盾令宋典维修南宫玉堂。让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四列放在仓龙门、玄武阙,又铸造四口钟,悬挂在玉堂及云台殿前。
铸造天禄蛤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象征天蟾降财,生生不息。
再到后来,卖官也不太容易弄到钱,十常侍出主意,在宫内西花苑建造熔炉,改大钱铸小钱。这些改铸钱的应用物,日后被董卓利用,将大钱改小,大部分发往郿坞屯聚。
庐江太守陆康等上疏谏言,希望皇帝能勤俭爱民,不要劳民伤财。无论有多少上书的士子官员反对,铜人还是要铸,宫室还是要建。这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就像刘宏意外被选中当皇帝一样,他坚信天命神授,更坚信铸造铜人能破解黄巾军。
造铜人并不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借此敛财,多少也不会够。太监们说服皇帝,使出老伎俩,克扣平叛将士俸禄。
每一场战争,事先准备战争占三分之一,战场上的结束占三分之一,战后总结占三分之一。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纠纷、矛盾和摆不平的事情。就拿战争总结来说,经济账要算,杀了多少敌人,有多少阵亡将士需要抚恤,要给整个军队发放多少钱。其中最令人头疼的要数论功行赏。
如今进入第三阶段,总结如下:黄巾军主帅张角病死,张梁、张宝、张曼成、波才、彭脱、马元义、赵弘、韩忠、孙夏等被杀,卜己等被擒,三路大军共剿灭黄巾军三十余万。
各方权衡利弊,拟了个明知不公平的授奖名单,括号内容为原职:皇甫嵩(左中郎将、第二路军总指挥)、徐璆(荆州刺史)、陶谦(徐州刺史)、郭典(钜鹿太守)、何进(大将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朱俊(镇贼中郎将)、秦颉(南阳郡长)、王允(汝南太守)、曹操(骑都尉)、卢植(被朝廷撤换、原第三路军总指挥)、董卓(第三路军副总指挥)。其他低级效力人员由各地方官府或长官自行犒赏、安置。
曹操虽然只属于管理后勤人员,但他是两千石的骑都尉,赫然在授奖名单上。同为第二路军的皇甫嵩爱将傅燮,朱俊部将孙坚因为职级问题,不在名单之列。
论功行赏时,以何进为首的第一路军上上下下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所谓“御用军”系列。袁绍当上年俸两千石的城门校尉,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等,都获得了等级有差的封赏。
第二路军副帅朱俊被功封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虽然封侯给地,但光禄大夫总归不是什么正职。朱俊的母亲去世,祈求回乡守孝,躲过十常侍等人的迫害和妒恨。他的部将兼同乡孙坚只得到“破虏将军”空衔。
曹操的奏折无意中帮了十常侍们小忙,十常侍们庆幸曹操到底是“自己人”,关键时刻胳膊肘还是往里拐,本来还想让曹操当个京官,主管一方。但看到曹操在奏折上说那么多不该说的话。其中最恶劣最无知的就是他竟然在奏折中建议皇帝停止卖官,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卖官,皇宫两三千号人,还有军队粮饷,满朝文武开支跟谁要……不卖官,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
太监们的怨气还没消,曹操又办出一件里外不讨好的“荒唐事”。这件事本来不只针对曹操,可他却又将自己绕了进去,且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这又是怎么回事?
“济南相”因何成责杖
曹操去领俸禄,他的部下数百人迎上他,众人七嘴八舌说不清楚,便将他引到大将军府门外发的布告旁边:因国用不足,将原定的俸禄降为一半。为公平起见,抚恤金也减半。
曹操看到公文,万分火起,要部下等着,独自冲进大将军府,只有王允跟几个闲职人员在。
曹操指着王允,大声责斥:为什么减半?所有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不顾性命安危,奋战沙场。如今战争胜利,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