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在下葬之前,除了一系列的祭奠仪式外,最有意思的是在棺木入土之前,还要告诉死者他能够得到的所有随葬品都是些什么——丧主得像对待活人那样,对着灵柩,把别人和自己给死者的随葬品清单仔细的念一遍。到了下葬的时辰,从灵车上抬下灵柩,再次祭奠之后,就用绳子将灵柩放入穴(坑)内,把“明旌”(原来插在西阶前的,带来了)放在柩上,各种随葬品搁棺木旁边,用棺衣盖住,上面铺席,加坑木之后掩土,筑成坟堆。
埋葬完后,大家还要回到殡所哭一回,称为“反哭”。之后,还有一系列悼念活动。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墨子要提倡《节葬》了吧?
那个时候,中国人就死不起。一死家贫穷。据说现代的火葬场,也有专诈丧主钱财的勾当,贫困家庭怕也是死不起人的哩。
孔子好在学生多,国君也挺照顾,虽然丧事从简,但却基本按照周礼做的(看上去并不简呀)。当然,也有奇怪的举动——前面说到的“袭衣十有一称”的事情。
一代圣人,就这样入土为安了。剩下一代代活着的人,进行着从不间断的津津乐道的研究和议论那一场折磨人的“从简”葬礼呢。
1…06 孔子一米九一形象高大
日久天长,孔子坟墓的周围,长满了蔽日的草木,也就成为了后来的孔林——现在也还存在的那个充满悲哀故事的“孔林”。
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倒是很会抓机会,到了第二年,就下了指令,将孔子生前所居住的房舍改为了庙堂——就像现代的“故居”、“纪念堂”一类的场所,可能是要作为鲁国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等,用以纪念伟大的孔子。
庙堂里,收藏了孔子的遗物衣、冠、琴、车、书、礼器等等。一直到了汉代,已经过好几百年了,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到那里去参观过,说仍然保持昔日的原貌。后来,那里发展起来,就成为了“孔庙”。几千年之后,孔庙成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被现代人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说来,孔子的墓地从来没有变迁过——它就在孔林之中!
按说,我们完全可以从孔子墓中“请出”孔子来,研究一下他老人家的“DNA”,看一看这位影响世界的、跟耶稣差不多齐名的孔圣人到底是什么特殊材料组成的?
这是阅读了《达﹡芬奇密码》之后,咱产生的一个想法。因为西方世界的耶稣,据说他的妻子的尸骨还存在,只要取出一点儿血迹,不是可以揭开人世间的很多密码吗?
孔子的画像,一直就是一个谜团。
据报道,目前研究孔子画像的专家是曲阜师范大学文化学院骆承烈教授,他曾经对世人说过,已经广泛搜罗孔子画像,数量竟然达到二千六百多种,并且曾经因此荣获过基尼斯“收集孔子画像最多的人”的记录。但是,连他也没有宣布过有哪一张画像是真的孔子本人的画像!
而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孔子最早的画像,是发现于二零零七年——山东东平的一处古墓中精美彩色壁画,年代为汉代,距今约有二千年左右;可是,那幅画像离孔子辞世的年代,还是相隔了好几百年——也不知道是照着孔子本来模样传下来的呢,还是汉代人画的,要是汉代人画的,几百年后的人画几百年前人的画像——在没有刑事相貌学、痕迹考古学的古代,是不可能画出真人的相貌——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没有孔子的遗骨,也完全是不可能画出孔子生前的模样!
我们现在还够知道孔子有一米九一的个头,是因为有文献的记载——身长九尺六寸,当时就被称为“长人”同样,我们还知道:“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而名丘” (司马迁《史记》)。还有其它文献记载说:“孔子生有异相,牛唇虎掌,鸳肩龟背,海口阔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