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让小女儿替她出家当女道士去了。当然了,这个小女儿当时可不叫“太平公主”,但是既然当了女道士,就得起个道号,这道号就是“太平”。我们现在习惯称她为“太平公主”,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从这个道号我们可以看出来,唐高宗和武则天对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女儿倍感珍惜,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他们都希望这个宝贝女儿能太太平平地度过一生。
在汉语里,孝顺连称,顺即为孝。一个小公主能够顺从母后的心愿,出家给外祖母修冥福,这当然是模范孝行啦。
那么表现出如此优秀传统品质的太平公主当时多大年纪呢?中国的历史文献尽管帙轶浩迭,可惜,女性的空间总是被一再压缩,即便是曾经差不多拥有天下的太平公主,她的出生年月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记载。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依据她哥哥们的情况大体推测一下。太平公主最小的哥哥李旦生于662年,按照他的年龄推算,太平公主最早应该生于663年,那么到670年,她最大也只有七岁,还是个小孩儿。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道教呀,所以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而已,偶尔出席几次活动秀一秀,基本上属于玩票性质。
既然是玩票,那就并没有真正离开父母身边。可是在中国古代,女孩子一般是不能在娘家终老一生的,长大成人之后就要出嫁了。那么太平公主嫁给谁了呢?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她差一点成了吐蕃人的媳妇。这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吐蕃是现在藏族的前身,和唐朝差不多同时崛起。它与唐朝毗邻,势力强大,为了维护关系,唐太宗曾经派文成公主和亲,让她嫁给吐蕃赞普(国王)松赞干布,这也是汉藏民族友好往来的一段佳话。和亲是古代中原王朝安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常用手段。当年汉高祖刘邦率大军攻打匈奴,在白登山(今天的陕西大同)被围七天,几乎丧命,后来贿赂匈奴阏氏(王后)才得以解围。刘邦脱险后,把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这才赢得了汉初北部边疆的和平。刘邦开创了中原王朝嫁女和亲的传统,唐太宗又开创了唐朝和亲吐蕃的传统,到唐高宗一朝,这个传统又要发挥作用了。话说吐蕃在唐朝的西南边境越来越强大,到了唐高宗时期,经常在现在甘肃、青海一带攻城略地,让唐朝这个常胜将军大丢面子。当然,吐蕃毕竟地瘠民贫,国力远不如唐朝,也难打持久战,于是就请求与唐朝和亲,缔结友好关系。那时候,唐高宗在世的女儿一共有三个,老大老二都是被武则天害死的萧淑妃所生,当时早已经出嫁了。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小女儿太平公主,十二三岁的年纪,按照唐朝人的标准,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吐蕃人事先已经摸清了情况,口气很大,开口便要太平公主和亲。
是不是安排太平公主远嫁呢?这下,唐高宗和武则天犯难了。照理说,和亲是一件好事,边疆可以安宁,战士可以回家,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但是吐蕃实在太远了,当时也没有青藏铁路啊,那可真是“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了,武则天怎么舍得让唯一的亲生女儿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呢?在国家统治和慈母情怀之间,武则天选择了当慈母。可是吐蕃那边又不好直接拒绝,怎么办呢?太平公主幼年时,不是半真半假地当过女道士吗?干脆让她正式入道算了。道教崇尚宗教独身主义,总不能要求女道士成婚吧。于是武则天下令,马上给太平公主修建一座道观,就叫太平观,让她搬进去住。于是十几岁的小太平当了观主,而且像模像样地履行了受戒仪式,出家了。这样一来,吐蕃没话说了,和亲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起。
虽然太平公主真的出家了,不过按照唐高宗和武则天当时的想法,恐怕也只是暂时避避风头而已,一旦吐蕃彻底死心,还要再让女儿还俗的。可是,当时已经是唐高宗统治的后期,高宗本人身体每况愈下,而武则天忙着积聚势力夺权,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