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5 页)
安在涛摇了摇头,暗暗咒骂了一声,狠狠地扣了电话。
……
……
第二天,安在涛回了报社,他必须要回去了,因为他接到电话,报社马上要进行机构改革,要召开全社员工大会。
在大会上,黄泽名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动员讲话,在讲话里,宣布了报社党委通过的改革方案。
黄泽名所推行的改革方案分三步走,以安在涛这个重生者的眼光来看,这很正常,这是几年后媒体的经营常态。但在当时,这可谓是石破天惊。
首先是报纸的自办发行。尝试采编与经营分离,将发行业务与采编业务分离,成立独立法人的发行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积极应对传媒市场变革。同时,发行公司在股份制方面迈出一大步,成为国内开先河的股份制发行公司之一。由报社以滨海晨报大厦抵押贷款500万注入发行快递公司,股权结构为报社控股,同时设计了部分职工股,所有员工,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以及工人都可以参股。
其次是扩版。如果此次扩版成功,可以说“滨海晨报”是全国地方性报纸中最先由四版扩至八版的报纸,此后一扩再扩,直至日后的日均80多版。扩版的一个重大价值是为报社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收入,渐渐改变了滨海晨报不良的经济状况。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进行体制改良。一方面,说白了就是金钱挂帅,取消了所有的所谓报社福利,而只有好稿才是跟金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钱的数额可以高到数千元,由此,编辑记者们不得不改变以往坐、等、要的万事不急的风格,取而代之的是风风火火的工作效率。总之报社从此再也没有上下班的时间概念,到处都是绞尽脑汁咬着笔杆子敲打键盘发呆的人。
而另一方面,机构部门重设和精简。将总编办、工会、党办、后勤之类机关服务部门,进行合并和人员精简,充实业务部门的力量闻部扩编为新闻中心,新闻中心下设一部二部和热线,编辑中心重置为三个编辑中心,一个新闻编辑中心,一个是副刊编辑中心,一个经济编辑中心。
除此之外,还增设了一个审稿中心。不过,审稿中心是一个虚设的机构,没有常设的人员,三级审稿人员由当日值班总编、总编办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合署办公。也就是说,轮到谁值班,谁就到审稿中心去当班,就算是黄泽名本人也不能例外。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审稿的集中性,免去了记者到处跑找人身高的麻烦,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几乎涉及报社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尤其是新闻部的变化很大,很多机关人员不得不放下身段到新闻部来做了一个普通业务记者,原先十几个记者的新闻部,一跃成为70多人的大部室。
机构设定完毕,普通人员调整完毕,接下来便是中层岗位的人员配置。改革方案上规定,新闻部要设一个主任,三个副主任。有消息说,原先新闻部的孙兰要进班子,取代刘琦的位置,而业务副主任张纲要扶正。这样一来,就有了三个副主任的位子。
其中,有两个已经“名花有主”。一个是党办副主任蒋冰被下放,铁定的副主任人选,另一个是报社的总编办副主任姜伯静。这两人因为机构精简被下放到新闻部,本身就是中干身份,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副主任人选。只有一个副主任人选,还要待定。但是,几乎所有记者都明白,这绝对是要从新闻部现有记者中产生了。
而心照不宣的“候选人”有两个。
一个是胡勇,他的优势是从业时间长,资历老,且据说有某局长在背后为他说话,前前后后给报社领导打了很多次电话。
一个当然是安在涛了。他的优势是知名度大,虽然进报社时间不算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