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象(第2/4 页)
却要听一听前任的主张。
“臣入相以来,举贤不避亲,前番推举族侄徐永德担任将作大匠,全在永德人虽平实,技法却是卓越。如今圣上既然发此一问,臣想推举礼部右侍郎元恒接任。”徐守一稍作思量,朗声回道。
“哈哈,徐相好一个举贤不避亲,元恒自入礼部便师从于你,这个徒弟却是比族侄还要亲近。”李求真感叹。
他深知徐守一所作决断都是一心向公,足以信任,可听到元恒这个名字还是不禁莞尔。
此人出身雍州元家,少年之时便熟读经略,落笔成章,只是心性直率,一不会奉迎,二没有城府,终日只冷着一张脸。
当年元恒早负才名,以榜眼位次留京在翰林院待诏,却年年不入吏部待选名册,最后还是徐守一整理历年考卷时偶然发掘此人,力排众议将他调入礼部。
在李求真看来,元恒凭着所学辅佐一部尚书尚可,却是上不得左相之位的。
“臣绝非说笑,元恒性格短处臣自是清楚,可论起礼法纲常来,中都无出其右者。此外,元恒像极了臣在永平初年的模样,如此直人用与不用,全凭圣断。”徐守一依旧一板一眼。
“徐相之意,朕已知晓。将来朝廷若有危难之时,还愿叔父鼎力扶持!”李求真说罢起身,向徐守一躬身致礼。
当时人事轮转,看似刘鹤群取得了胜利,其实一切还在李求真掌握之中。
在皇位上坐了十二载有余,李求真早已不是那个弱冠傀儡,徐守一的退场于长远看来,也是梳洗朝堂的步骤之一,待得扳倒了刘鹤群及手下几个老臣,整个大平才真正到了自己手中。
如今回想起来,元恒上位以后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李求真本来以为假以时日,此人便会成为徐守一,甚至比徐守一更加锋利的刀刃,将刘鹤群的阵营逐步削断,谁知元恒却栽在刘不然这等人手上,到底是性情上惹了大祸。
刘鹤群明知元恒是皇帝一力擢升重用,却敢怂恿刘不然当即拔刀相向,若说天下有人要反,首推当是这个老贼。
李求真这几日暗调人手四处打探元恒下落,却没有半点音信,此人仿佛蒸腾不见了。
他暗暗感叹刘家居然已敢如此行事,自己之前稳扎稳打的策略看来却要提紧了。
琢磨事儿的不只是李求真,刘不然这几日都在设想自己如何能成为九五之尊。
照如今的形势来看,一者便是父亲推倒李家自立为帝,那么等父亲百年之后自己坐享其成,便可顺顺当当继位。
可是他早年就听人说过,父亲这些年虽然权柄通天,却似乎从来没打过皇位的主意。
二者此路既然不通,想要做皇帝就要靠自己了。自小读书读来的、听说听来的,无非还是两条路,一条路是发动宫变,杀掉皇帝,控制朝堂,此事虽简单些,即便做完了,可城外的禁军和各州的边军要么勤王,要么自立,天下到底不是自己的。
另一条路就是勾结军队从外面打过来,虽然稳妥,可却要有足够的权势和手腕才可以借力做到。
刘不然自然不会把这些想法告诉父亲,否则轻则挨一顿打骂,严重了父亲甚至会杀了雀儿,把自己幽禁在家中。
中都城外的禁军向来是李求真嫡系所控制,想都不用想,可如何才能使得边军跟从自己,却是个不小的难题。
刘不然自小在中都城长大,幼年之时父亲便已是相首,当年也见得到李天道的几个儿子,李求嗣比自己年长几岁,又是储君,为人忠厚,对他到底是敬重几分的。可二子李求业便和自己没什么分别,更何况三子李求真还比自己小上几岁,更没拿他当回事儿。
谁曾想十几年过去,李求真反倒成了自己的主子,起朝散朝还要对着他三叩九拜。每每想到这,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