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页)
史冊昭昭,毋庸細述,本節僅從故實中抽繹出幾條&ldo;戰術&rdo;線索,供後生軍人臨陣借鑑,活學活用,或可在未來的衛國戰爭中也做一番劉銘傳、馮子材樣的功業。
先看台灣戰場。
光緒十年(1884)閏五月下旬(當7月中旬),法國海軍中將孤拔率艦完成了對福建馬尾港的全面封鎖。六月十三日(8月3日),該艦隊分出三艦,由海軍少將利士比率領,起錨東進,次日抵達基隆港外,與早在兩周前至此的另一艦軍艦會合。當日下午,利士比向中國基隆守軍發出勸降書,中方不予理睬。
六月十五日(8月5日)上午,法艦炮轟基隆炮台。因為中方炮火射程短,威力小,故在對射擊中占不到絲毫主動。炮台被毀,守軍後撤。上任僅二十天的台灣巡撫、軍務督辦劉銘傳鑑於台灣無海軍、不能與敵海戰,遂命守軍讓出海灘,退到山後,攔截登陸之敵。這一招很有效。阻擊戰堅持到六月十六日(8月6日)下午,法軍登陸部隊在劉銘傳部署的三面包圍中丟棄槍枝帳篷潰回軍艦。
這是一次基隆保衛戰。其&ldo;戰術&rdo;要點是:避敵之鋒,以退為攻,將&ldo;海戰&rdo;轉化為&ldo;陸戰&rdo;。其&ldo;戰術&rdo;目標是:棄炮台,保城市。基隆為台北門戶,基隆不失,則台北安全。
對這次戰役,王樹枬《劉銘傳傳》有生動記述:
(銘傳)行抵基隆,巡視炮台,僅存五炮,不能軍。居七日,法來犯基隆,台立碎。基隆南距省治台北府六十里,而獅球嶺橫亘萬山之中,法既毀台,乃更築堅壘,置巨炮。銘傳移軍基隆山後,曉乘大霧,選驍將,率精卒百人,潛入壘旁空屋,出其不意,猝以炮擊壘,近陴者半死傷;別以鎮兵出儳道,超敵後,鼓譟薄之。敵驚潰,爭赴舟,多墮水死。&iddot;輦&iddot;輶&iddot;訛
第二次基隆之戰發生在近兩個月後的八月中旬。此時,馬尾之戰早已結束,法國艦隊在毫無後顧之憂的全勝態勢下,大舉進攻台灣。這次,法艦分為兩個戰鬥編隊。利士比率三艦進攻淡水,孤拔率八艦進攻基隆。淡水在台北西北30公里,基隆在台北東北30公里,分別是台北的兩個海上門戶,哪個有失,都將危及台灣首府台北的安全。面對強敵,劉銘傳不得不激揚起他的&ldo;戰術&rdo;智慧。鑑於六月間敵人進攻的方向是基隆港,所以敵人第一次退卻後,劉銘傳即將台灣防軍主力部隊9個營部署於基隆一線,而在淡水,雖守軍不如基隆多,但防守屏障與炮台工事均得對加強。
八月十三日(10月1日),法艦炮轟基隆防地獅球嶺,並組織搶灘登陸。清軍奮力抵抗,交戰一日,敵不得進,我不敢退。此時,淡水方向告急。劉銘傳權衡輕重,當機立斷,除留300人堅守獅球嶺外,全線撤出基隆,連夜轉移於淡水防地。他的考慮是:淡水與台北,有淡水河相連,淡水有失,敵人極易水陸並進,侵占台北;而基隆與台北間,多山多阻,放棄基隆,誘敵深入,則易於組織狙擊與側擊。
戰鬥進展果如劉銘傳預料。進攻基隆法軍在占領基隆後,一無所獲(存煤被毀,挖煤機械已轉移),又無力推進。進犯淡水的法軍從八月十四日(10月2日)強攻到八月二十日(10月8日),則以犧牲巨大、寸步難行而撤退。孤拔承認:&ldo;我們的損失十分嚴重。&rdo;戰後法方統計,此次進攻淡水,法軍死亡9人,失蹤8人,負傷49人。劉銘傳的奏摺則稱:&ldo;馘首級二十五顆,內有兵酋二名。槍斃約三百名。&rdo;總之,法方攻而不克,中方守而不失,勝負之勢,固已判明。
基隆與淡水的守衛戰,兩個戰場,一個戰術思路,即:在易守處,誘敵上岸,使敵人強勢變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