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上校和中尉的分歧,一战思维和二战思维的早期碰撞(第1/2 页)
古人吵得不可开交。
主要分为两个派系。
其中一方认为,戴高乐没有骨气,为了活命而逃跑。
另一方认为,戴高乐在谋划着些什么,试图让主和派的贝当政府放弃投降,重新拿起武器抵抗德意志人。
这一方派系下,也有着不小的分歧。
有的人说,戴高乐是武林高手,打算刺杀希塔涅,挑起德意志和法兰西的战争。
还有人说,戴高乐会投靠英吉利,毕竟戴高乐逃上飞机后,英吉利人并没有将他赶走,就说明双方早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但他的反方却说,二战之时,丘吉尔会痛击自己的盟友,戴高乐去英吉利只会被处死。
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他们争吵的过程中,视频开始滚动。
【戴高乐在军校之中十分偏科,满分20的前提下,他的骑术,击剑和射击都在10分左右,但他在军用地图,防御工事,地理,历史中得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
【第一年结束时,他在200多名学生中名列45名,这个成绩让他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兵种。】
【在当时,在他这样家境优裕,成绩不错的学生,几乎都会选择当骑兵。】
【因为骑兵被认为是最有魅力的兵种,而且伴随着机枪和大炮的出现,骑兵逐渐退出了最前线,比较安全。】
【然而,戴高乐却出人预料的选择了步兵,步兵的含义再明显不过了,谁想要面对最恐怖的战争,谁就会选择步兵。】
【在驻地的选择上,戴高乐决定留守法兰西本土,他认为在不远的未来,法兰西与德意志之间必然有一战,他要为此做好准备。】
【他觉得,重要的不是去争夺某一块海外殖民地,而是打赢这场法德之间的决战,抱着这样的想法,戴高乐来到了第33步兵团,而此时,第三十三步兵团的团长正是贝当。】
【此时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两年,命运的齿轮正在悄然转动。】
互动区:
大唐7467:主动选择最危险的步兵?看来戴高乐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懦弱啊!为了逃命而逃跑到英吉利,显然不可能,应当是打算谋划些什么。
大明7394:应当是了,可是这戴高乐的将军为什么是那贝当啊?他不是二战之中主张投降的法国皇帝?
大唐5673:还真是,把戴高乐都逼得逃离法兰西了,这人定然不是什么好将军。
大汉6354: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是法兰西占优势吧?兴许贝当只是二战时候怂,说不定一战时候很厉害呢。
大宋7834:太熟悉这种感觉了,我们大宋的武将再厉害又如何?赵构第一个带头投降,你又有什么办法?
大宋位面。
岳飞在看到戴高乐的生平之后,不由得感同身受起来。
自己拼命在前线厮杀,好不容易打下了土地,自己国家的君王要自己将打下来的土地还回去不说,还主动赔偿战败国大量的钱财。
想到这,他便觉得胸口一阵烦闷。
...
【戴高乐和大元帅贝当,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这一点在他们两人首次共事的时候便表现出来。】
【贝当相信火力是最重要的,他喜欢大口径的火炮和难以逾越的战壕,反对盲目进攻。】
【戴高乐则相信运动才是最重要的,部队必须保持机动性,在不断变化的运动中伺机发起进攻。】
【“这就意味着部队有时候要离开战壕,并且舍弃那些难以移动的重型火炮,光用火力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戴高乐曾经写道。】
【他们二人的军事思想极为典型,刚好代表了一战和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