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再战辽东,唐高宗替父雪耻一举灭掉高句丽(上)(第1/4 页)
【01】 对高句丽战略政策的转变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亲征高句丽。以阵亡两千唐军为代价,取得了攻陷十城、斩首四万的大胜。但终因在战略指导上过于求稳,导致推进速度迟缓,错过了最佳进攻时段,没有实现打下平壤、诛灭罪魁祸首渊盖苏文的目标。
太宗返回长安,渊盖苏文益发猖獗,虽然与大唐恢复了邦交,但在上奏的表章中言辞傲慢,对大唐使者态度冷淡,且常在边境窥探唐军动向。太宗多次让他不要攻打新罗,他却置若罔闻,根本不听那一套。太宗遂下令与高句丽断交,召集群臣商议,准备再行攻讨。
有了第一次失利的教训,群臣这次非常谨慎,大多数人认为高句丽境内山高谷深,城池依山而建易守难攻,且通行道路过于险阻,从正面攻打比较困难。但从上次出兵情况看,他们地狭民贫,遇有战事无法及时耕种庄稼,国内普遍缺粮。
综上分析,与其顿兵坚城无故损失将士性命,不如以扰代攻在边境附近袭扰破坏,使其疲于奔命。数年过后,他们境内势必千里萧条、人心离散,到那时鸭绿江以北可不战而取。
太宗采纳了群臣意见,及时调整了策略,没有继续像隋炀帝那样穷兵黩武,高句丽也自此悲催沦为大唐各路战将大显身手的演兵场。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大唐兵分两路,分别从陆、海两个方向袭扰高句丽。
陆上唐军由司空李世积统领,带着右武卫将军孙贰朗等新锐将领,从新城(辽宁抚顺新宾县北)进入辽东,劫掠南苏等数城(南苏为古地名,今已不可考,大体在抚顺一带)。唐军充分发挥善打野战、机动灵活的优势,只在城下搞破坏,一旦敌军入城进入防守状态,即刻见好就收。
海上唐军则由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右武候将军李海岸率领,从莱州(山东烟台辖)入海进入高句丽境内,先后历经大小百余战,攻陷石城(大连市境内),在积利城(今辽宁大连庄河)附近海岸线上与高句丽一万余人激战,阵斩两千级,班师凯旋。
这两路军队参战兵力都不多,陆路三千多人;海陆一万多人,除去水手外,登陆作战的也就六、七千人。但对高句丽造成的破坏却是巨大的,就在高句丽还没缓过神来,唐军第二波打击又到了。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右卫将军裴行方,统率三万余人乘战舰再次从莱州方向渡海进击,镇将古神感在易山击败高句丽。
这两次规模较大的袭扰作战被《资治通鉴》完整收录下来,至于史无记载、发生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战斗估计更多。
经过近两年的消耗,高句丽有点懵圈了。好嘛,一到耕种季节,唐军就越境杀奔而来,抢割破坏了地里的庄稼掉头就跑。出来打吧还打不过,不打吧粮食都让人抢了今后吃啥!
鉴于袭扰作战初见成效,太宗经与群臣商议,决定明年再次发兵三十万,一举歼灭高句丽。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戎马一生的太宗身体大不如前,终因医治无效,于贞观二十三年(648年)五月病逝。
【02】接过老爸的枪,继续教训白眼狼
刚刚继位的高宗李治忙着稳定朝局,加之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唐自立,没有再继续袭扰高句丽。
转眼六个年头过去,到了永徽五年(654年),不甘寂寞的高句丽又开始主动生事了。
十月份,高句丽将领安固,联合靺鞨部落进犯契丹,被大唐松漠都督李窟哥在新城(辽宁抚顺新宾县北)打的大败。
李窟哥是契丹首领,原名大贺窟哥,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归附大唐,做了首任松漠都督府都督,并赐李姓。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又与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