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气象是什么意思 > 第11章 李世民与魏徵

第11章 李世民与魏徵(第1/4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寒门书生:出门捡个便宜小娇妻霸唐:日不落帝国怪物大师:鉴道之证我在火影里有写轮眼我妻上将军玄德至水浒打破宿命:混乱的双穿狗血剧我黄门红棍,权倾朝野很合理吧?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大宋异姓王热血:缔造最强不良时代快穿之反抗命运的我满身反骨龙与帝王:化作真龙降临历史之中皇后让我别再来了我携阴阳师式神横扫与凤行崇祯:30年不上朝大秦:和谈被扣押,融合魔龙凯多

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君臣关系是关乎王朝兴衰的大事。君臣关系健康,国家往往强盛;反之,就会走下坡路,甚至灭亡。

历史上有过许多这方面的案例,最为着名、流传最广的当属初唐时期李世民与魏徵这对君臣了。

唐太宗的继位方式虽说不太光彩,但任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一位难得的优秀帝王。在他执政的前十年里,朝堂上基本没有党派之争,文臣武将既和谐团结,又敢于批判,使得大唐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不仅外邦臣服,而且国内轻徭薄税,百姓幸福指数爆棚。

太宗为避免重蹈隋炀帝、以及东突厥颉利可汗的亡国覆辙,鼓励臣子谏言,指出为政过失。在他的倡导下,涌现出一大批以民生为重、敢讲真话的诤臣,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玄宗时期。而魏徵,无疑是其中佼佼者!

魏徵,字玄成,河北晋州人。早年投靠瓦岗军跟随李密,后又辅佐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归入李世民麾下。先后担任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等要职。

他相貌平平,却极富胆识与韬略,善于扭转皇帝的错误想法。有时遇到太宗震怒,他也敢于直言进谏,且神色从容,坚持己见,太宗每每为之让步。

太宗得到一只鹞子,非常喜爱,时常放在胳膊上把玩。有次远远望见魏徵过来,急忙将鹞子揣于怀中。其实魏徵早看到了,为了避免太宗玩物丧志,他故意拉长奏事时间。等魏徵走后,鹞子早被捂死了。

还有一次,魏徵请假探家,回来时对太宗说:“他们都说陛下要去终南山,外面都已准备齐妥您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太宗苦笑着说:“开始朕确实有此想法,但一想到你的态度,朕就不想再去了。”

魏徵曾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众多利国利民的好理念、好观点,对李世民的施政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形成。死后获赠司空,谥号“文贞”,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01】劝阻封禅

封禅,是我国古代帝王前往泰山祭祀天地的重大礼仪活动。是古时君臣极为重视的国家级大型典礼,通常用于昭示太平盛世。太宗之前,有信史记载的封禅帝王仅有秦始皇、汉武帝和东汉光武帝三人。

贞观四年(630年),李靖、李世积击破突厥,大唐声震四方,盛世气象初显;贞观五年(631年),赵郡王李孝恭、利州都督武士彟先后奏请太宗封禅,均被太宗所拒。

贞观六年(632年)正月,文武百官再次奏请,太宗这次虽予以拒绝,但内心却很向往。在群臣的不断怂恿下,太宗准备批准,魏徵却坚持认为不妥。

太宗有些不高兴的问:“你不愿让朕封禅,是朕的功劳不够高?”

魏徵答:“您功高盖世。”

太宗问:“是朕的德行不够厚?”

魏徵答:“您德行深厚。”

太宗问:“是中国还未安定?”

魏徵答:“已然安定。”

太宗问:“是四夷还没服从?”

魏徵答:“服从了。”

太宗问:“是庄稼没有丰收?”

魏徵答:“丰收了。”

太宗问:“是符瑞还未降临?”

魏徵答“已经降临。”

太宗诧异的问:“那你为什么不同意?”

以太宗的威严,如果换一个人,在这一连串的逼问下恐怕早已吓得说不出话了。

魏徵却从容应答:“陛下虽已满足上述条件,但天下在隋末乱世后人口仍未恢复,仓廪仍不丰盈。您车驾东行,千军万马相随,仅保障这些人的吃穿用度,百姓就难以承受。”

“况且陛下封禅,远方

目录
长生从全真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