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第1/2 页)
第六十章 九品官人法
陸雲碾好了茶末,砂瓶中的水也開了。
他一邊往盞中沖入滾水,一邊富有韻律的攪動茶筅,調出茶膏和湯花。
陸信也不說話了,攏須看著陸雲專注點茶的樣子,神情一片平和。
「想不到父親還曾是文試魁首,」點茶完畢,陸雲一邊奉上茶盞,一邊才輕聲道:「倒未曾聽人提起過。」
陸信接過茶盞,輕輕吹著乳白的湯花,狀若淡然道:「都是老黃曆了,還提它作甚?」
「呵呵……」陸雲笑笑道:「那麼說,當年父親被評為二品上中了?」
「那是自然。」陸信終是難掩自得道:「歷來,文考武試的魁首,都會被評為二品上中。」
陸雲點點頭。他自然知道,大玄開國以來,更新了前朝的九品官人法,以考察法來定官人的品位。
所謂九品官人法,就是將準備出仕者,評定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個品級,然後依品授官。當然,下三品是撈不著被授官的……
原先的九品官人法,只是以被品評者的家世、行狀來確定其品級。家世便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行狀則是個人的品行和才能。
很顯然,行狀的品評,是個很主觀的東西,糅雜了太多的個人好惡、遠近親疏。哪怕你再有名氣,本事再大,如果中正官就是不爽你,依然可以給你個『崇尚虛名、才高德寡』的惡評,把你給搞到下品里去。
而一套規矩想要成為長久的規則,就必須儘量減少主觀評定,增加可以量化的客觀評價。那什麼最客觀?自然就是家世了。誰的家世好,誰的家門高,用不著臉紅脖子粗的爭,大家一條條擺明了比比就是。
我爹是侯爵,你爹是伯爵,那我就比你家世好。咱倆的爹平級,但我爺爺比你爺爺級別高,我的家世自然還是比你好……
很顯然,這種法子也最符合公卿高門的利益,自然得到他們的全力支持。
所以九品官人法對人才的品評,很快就變成了家世的比拼。誰的出身高,誰就會獲評高品。誰的出身低,那任你再有本事,也只能獲評下品,無緣廟堂清流。這便是所謂的『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
但這法子實在貽害無窮,無數的庶族人才沒有出路,對朝廷心懷怨恨。而士族這邊,根本不用任何努力,年紀輕輕就可以獲評上品,得授高官。士族子弟自然不會再去用功讀書習武,只知道尋歡作樂、奢侈享受,很快就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寄生蟲。
隨著士族的快速墮落,庶族的離心離德,國家自然以驚人的速度衰敗下去,繼而四崩五裂,被胡人趁虛而入,破天荒的占據了中原三百年,連漢家衣冠都險些不存!
當高祖皇帝和他的戰友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消滅了胡人,重建中華後,自然要痛定思痛,不能再讓悲劇重演了。依照高祖皇帝的意思,自然是廢除九品官人法,才用唯才是舉、選賢任能的用人制度。
但高祖的這一主張,遭到了七大門閥的極力反對,甚至連宗室內部也是一片譁然。高祖皇帝雖有再造社稷之功,但沒有傳國玉璽加持,總是差了一點點底氣,最終只好做出了妥協——雙方各讓一步,依然採用九品官人法取士,但在評定品級時,家世、行狀只能決定品評對象被歸入上三品,中三品還是下三品。
至於最終會被定為上三品、中三品中的哪一品,則需要對其才學進行考核。當然,上品和中品是分開考核的,中品考得再好,至多也只能被定為四品中上,不會升為上三品的。
同樣道理,上三品考得再差,也不會落入中三品。至於下三品,因為沒資格被直接授官,所以連被考核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