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5 页)
攥紧了拳头,关键时刻,却无发挥出去,这种无力感,让严凤堂胸中一时间好不气闷。
……
伏案一夜,期望中的蛛丝马迹依然一无所获,严凤堂感觉有些累了,颓然地将手中的卷宗往桌上一扔,疲惫地将身子靠向了椅背。
在不经意之间,一张照片从卷宗里落了出来,飘在了地上。严凤堂弯下腰去捡,这一捡,瞬间就将他之前的萎靡不振一扫而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死而复生(2)
捡起照片,轻轻拭去上面的灰尘,拿起手边的放大镜,对着照片。他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一个他熟得不能再熟的脸。
照片上的人确系熟人,不过,在他的印象里,照片上的人应该是个死人了。
死人还好好地活在人世间,任谁都会感到毛骨悚然。
……
1937年,国军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中,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在敌强我弱的现实态势之下,奉命实施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撤退。
国军刚一撤退,国民政府战前在上海的实际控制地,闸北、南市、沪西和浦东四部分组成的华界,就相继沦入了日寇之手。
上海沦陷之初,严凤堂就奉戴笠之命,借道香港潜入上海,并以军统上海工作区区长的身份,收拢未及时撤离、被迫潜伏下来的军统上海站特务,重组了军统上海站。根据戴笠“长期潜伏,伺机行动”的指示,严凤堂将上海区的一切活动都从公开转入了地下,活动地点也从华界转移到了租界。
不过,上海区是重组了,活动方式也改变了,军统特务的活动能力却是大不如从前了。
上海沦陷之前,军统特务的注意力都放在*地下党组织上,对日的情报工作压根就没接触过。秘密世界就是这样,你不先了解别人,别人就会先了解你。早在尚未开战前,军统上海区的组织成员情况,基本上被日军情报机关摸了个一清二楚。
因此,军统特务只要一露面活动,就无奈地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
具有讽刺意味地是,抗战前,在上海地头上,是军统特务天天追得*地下党员整天东躲西藏。而上海沦陷后,却换了番景象:军统特务天天被日军情报机关追得上天入地无路。
从“猫捉老鼠”游戏中的“猫”变成“老鼠”,老天爷跟军统上海站的特务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那是一段举步维艰的日子,出于个人安全上的考虑,上海区的军统特务们不得不三天两头更换住处,过起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即使小心了又小心,他们的生命还是时刻处于潜在的危险之中:戴笠交代下来的各种针对日寇的行动命令,都是诸如暗杀、破坏等非九死一生不能完成的任务!在秘密世界里,日军情报机关的实力并不弱,并非是会被动挨打的木头靶子,其不单会防御,还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手段之血腥比起军统来有过犹不及。
戴笠每向上海站发出一个行动命令,就是中日特务双方进行一场血腥杀戮的开始。
其结果是,本就处于被动挨打状态下的军统上海站特务,总是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伤亡的情况下,才能完成戴笠交付下来的任务,也会在其后很长的时间里,应对日军情报机关的报复,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究其原因——行动有一定的伤亡还可接受,要是有人被捕,那损失就不可估量了。一个人被捕不一定会贪生怕死乃至变节,那仅仅是停留在假定情况下的“不一定”,现实情况是,人都是凡胎肉体,不是铜身铁臂,酷刑之下,能不能保持节操,那才叫不一定!
多次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被捕,就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变节者。而一人又认识十人,十人又认识上百人,其最终结果是,当有一个变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