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页)
「她告訴我說,她昨天是在漁人堡遇到你的。」摩爾納太太目光溫和地看向伊諾克,只是眼神中還有一絲擔憂的意味:「你從小就這樣,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去漁人堡。一個人站在那兒的觀景台上瞭望,一望就是半天。」
手肘搭在收銀台上,伊諾克隨意地把弄著手中的雨傘,目色微沉,只是臉上仍舊是一副不甚在意的表情:「我沒事的,媽媽。」
摩爾納太太卻並沒有縱容兒子逃避的意思,直言道:「我剛剛打電話問斯沃博達先生了,他說你昨天上午在訓練場連摔了三把球拍,然後直接衝出了訓練場,開著車頭也不回地直接走了。」
伊諾克沒有搭腔,眼神飄忽著,像個做錯事被大人抓到的小孩子。
面對兒子的默不作聲,摩爾納太太也不再追問下去或者叱責什麼,只是溫柔地撫了撫兒子的肩膀。
「伊諾克,我覺得斯沃博達先生的建議是對的。比起慢慢養傷,對你而言現在更重要的是讓心靜下來。先放下球拍,試著去嘗試一下生活里其他的事情。無論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會支持你。」
「謝謝你,媽媽。」
……
匈牙利教育體系完備,在首都布達佩斯亦有不少的雙語小學,其中以匈英、匈德雙語學校居多。正式的匈中雙語小學全布達佩斯只有一所,建校時間也並不算久。
只是凌珊任教的並不是那一所,而是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的一個中匈雙語實驗班,更類似於擔任二外課老師。
一周四節課外帶一節口語交流課,因為她只是漢辦派來的志願者而非正式教師,再加上這所學校給她的規定比較寬鬆,所以她並沒有被硬性要求每天和其他的匈牙利老師們一樣定點上下班,只需要每天完成她的漢語教學任務就好,時間上還是很自由的。
第一天走馬上任,在辦公室和那些匈牙利教師們打過招呼後,凌珊便前往教室準備開始自己的第一節課。
她所要指導的那個中匈雙語實驗班是五年級的孩子,已經學習過一年的漢語了,去年漢辦也給這兒派過一位對外漢語志願者,她算是接手前輩的活兒。
這所學校有意慢慢發展為全面的中匈雙語小學,所以這個班級有點類似於試驗田的意思。
想著那群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會讓她教起來輕鬆不少,又想著這個年紀的外國小蘿莉、小正太正是最可愛的時候,滿懷著期待的凌珊就這麼推開了教室的門……
教室的面積算不上大,但布置得很也很有童趣。奶黃色的牆漆讓人下意識得便感覺到溫暖,牆壁上貼著這些孩子們的作品以及一些活動的合影。教室後方還有一個小書櫃,柜子里的書擺放得整整齊齊的,書柜上方還擺著幾盆小盆栽。
兩個孩子一張長桌,一排兩張桌子,一共擺了五排,凌珊一眼掃去便算出了這個班裡總共有二十個學生。
畢竟匈牙利人口不像中國那麼浩浩蕩蕩的,小學一個班級通常都有五、六十號人那樣。
走到講台處,懷著緊張而又挺激動的心情,凌珊努力露出一個和善的微笑,好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一個不錯的初印象,也讓這些孩子們不要因為她這個新老師而產生壓力……
……然而現在產生了壓力的人是她。
「你們好,很高興能夠認識你們。接下來的這一年,將由我來擔任你們的漢語老師。」
用匈牙利語流利地說著她早已背得滾瓜爛熟的開場白,只是說完後……就直接冷場了,孩子們毫無反應。
她原以為,這些只有十歲左右的小孩子,見到她這個來自中國的新老師應該是帶有好奇和興奮的啊,而且不是說西方的小孩子都很開朗外向的嗎?
結果教室里的這些學生,一個個都像木頭人似的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