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1/4 页)
杨东旭附和道:“其实,我们都想有这一天,在诛灭阉党之后,文武大臣们能天天上朝,在金銮殿上山呼万岁。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朱由检思忖一会,问张国纪:“太师,您在cāo练水军时,是否发现润州卫所有水军呢?”
“水军倒是不多,大小船只不到一百五十只,与我军六七百只船队相比,那悬殊是可想而知的。”张国纪建议道,“要想攻打润州城,守先要攻克对方的水军,夺取战船,方能控制长江水域,对我军运送兵力,减少阻力。”
“嗯,夺取敌人战船,那是第一步计划。”朱由检接过话茬,“第二步计划,以一万至一万五千名兵力攻城,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尽快攻下城池。这样,敌人援兵赶到时,一切已定局,木已成舟。”
“嗯,臣会好好把握机会的。”张国纪表示,继而又问,“对了——皇上,您准备何时下诏攻打敌人水军?”
“宜早不宜迟,明天早饭后,便对敌人水军发起攻击,一鼓作气,以最快速度夺取战船。再迅速上岸,直扑润州北门。”朱由检交代道,“太师,下午你与杨先锋回军营,调兵遣将,做好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臣遵旨!”张国纪、杨东旭异口同声回答。
话分两头,再说润州知府田chūn秀,陪指挥使宋安、大刀李广胜、双鞭王勇辉、铁锤曹三通,以及汪师爷和几名侍从,进入知府大堂内,分宾主入了坐,侍从倒上茶水,几人边喝茶、边研究对策。
汪师爷瞅着宋安和几名将领,奉承道:“润州有指挥使和众将领守卫,扬州城小皇帝就是倾所有兵力,来犯润州,也能将他们打得大败输亏,落荒而逃。”
指挥使宋安摇了摇头:“汪师爷也不必说奉承话,其实,我们对付两名年轻人都应接不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两名年轻人捉住。而张太师麾下战将如云,兵力几万,小小润州乃弹丸之地,怎能经得住他们攻击?”
汪师爷不以为然:“张太师现有兵力虽然有两三万人马,看起来声势浩大,不可阻挡。可是,他与九千岁所统领的百万大军相比,那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润州虽为弹丸之地,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润州有事,九千岁能坐视不救吗?首先,他会调动金陵兵力水陆并进,前来援助我们。其次,也会调动周边州县的卫所兵力,协同作战。如此一来,张太师人马四面楚歌,八面受敌,焉有不败之理?”
“你说得虽然合情合理,但本府仍然忧心忡忡,觉得灾难的yīn影就在眼前,挥之不去。”知府田chūn秀显得无jīng打采,萎靡不振。
“知府大人,您为什么不能挥去yīn影?振作起来,心情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汪师爷追问,“不知您对润州目前的形势作何估计?”
田chūn秀没有立即回答,端起杯子送到嘴边喝两口茶,随即将杯子放下,漫不经心道:“本府觉得金陵虽有重兵守卫,而且是省府的jīng锐;但如果润州遭受围攻,金陵方面未必能出手相救?”
“为什么?难道他们见死不救?”双鞭王勇辉质疑问。
“这就是本府所担心的。”知府田chūn秀向众人解释,“本府早就说过,巡抚袁可立不是九千岁一条道上的人,遇事他会权衡利弊,得失成败下决定。要是对自己不利、或者损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他不会轻而易举出兵的。或者找个借口,一推了之。而远在紫禁城的九千岁,鞭长莫及,即使对兵部下了懿旨,调兵支援,待他们大军到时,说不定润州城早就易了主。”
“知府大人深思熟虑,为润州安危作想,令本指挥使汗颜。”指挥使宋安道,“这件事,宋某也作过考虑。我们尽快给九千岁上奏折,先说明斩首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