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临淄(第2/4 页)
散到了青州各地。”
“也罢!举贤不避亲!像华歆、管仁两人,为何孤在平原郡时,未曾听人提及过呢?”
“臣也是前些时日才听人说起,这几人如今都在辽东公孙度那里避难!”
“在辽东避难的青州士族子弟多吗?”刘禅问道。说起来辽东的公孙度,对于青州来说,也确实是个威胁。
“不下百余人!”
“这么多人?”刘禅一听,顿时心中骇然,这青州的人才流失有些严重啊!“如今青州已定,文举你速速遣人去辽东暗中联络,如果有愿意回来的才智之士,都可以给他们官做!切记此事一定要做得隐秘!”
“诺!”孔融见刘禅欲言又止,追问道:“殿下,可还有事?”
“如今青州已定,孤想扩建临淄城,如何?”
“殿下若想移驾临淄城,并无不可!临淄乃齐国故都,城池高大,街市繁荣,其中还有一处内城,修葺之后,也可以作为殿下及太后的住处!至于扩建,实乃劳民伤财之举,青州之地黄巾肆虐多年,急需休养生息,还望殿下三思而行!”说完孔融恭敬拜道,似乎在为青州百姓请愿。
“文举所言极是!那就安排些人,将临淄内城修葺一番,将就着住吧!”刘禅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他原本想着,若是无法击败董卓,那就只能割据青州了,到那时候肯定会以临淄作为都城。
主公听劝、不猜忌,这一点让孔融很是满意。“殿下真乃贤德之君!”
“文举什么时候竟也学会了阿谀逢迎?”
“这可不是奉承,殿下做得对,自当受到赞誉!”孔融反驳道。“为君者,最难的就是克制欲望!若殿下奢靡,则上行下效,必定骄奢成风!若……!”
见孔融又要啰嗦,刘禅立即出言打断道:“文举且去安排吧!等一切妥当之后,便立刻移驾临淄城!”刘禅知道,若是他不制止,孔融可是能说上三天三夜。
临淄,因东临淄水而得名。它作为青州治所长达三百余年,且曾是古齐国八百多年的都城,其声名显赫,地位极高,是汉朝“五都”之一。地理位置大致在后世的淄博市齐都镇。
临淄城墙高达五丈,顶宽三丈多,还有一丈深的壕沟,是仅次于洛阳的坚城。也难怪之前齐郡的黄巾势力徐和,对临淄城束手无策。不过,受黄巾之乱的影响,现在城中百姓仅有四万余户,人口不足四十万。要知道在汉初,临淄城可是有十万户,人口超过百万,比当时的都城长安城还多。
临淄城的布局跟古时候比,变化不大,依旧分为大城与小城两部分。大城为平民居住,而西南一侧的小城,是官吏办公的区域。自弘农王刘禅移驾临淄城之后,郡府那一帮官吏就搬了出去。他们将小城腾了出来,并修葺了一番,作为王城。修葺后的王城宫殿,焕然一新,颇有几分洛阳皇宫的模样。
十日后,临淄城西,雍门外。
刘禅率领一众文臣、武将,静静等候着,准备迎接何太后的车驾。
柔和的春风穿越稷山之巅,吹拂在临淄城外的田野间,漾起层层暖意。那些不久前才刚刚撒入土中的粟麦种子,已经化作一株株嫩绿的幼苗,长势还颇为喜人。
“公达!或许你的选择是对的!”荀彧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对荀攸说道。
原本准备投靠冀州牧韩馥的荀氏族人,在荀攸的劝说下,最终选择跟随何太后车驾改道前往临淄。他们一路沿黄河往东,进入平原郡,又改走陆路,经过济南、乐安两郡,总算抵达了临淄城外。
“文若叔父何以现在才有此感叹?”荀攸似有不解,轻声问道。
“你看,我们一踏入平原郡,这田间便不再荒芜,多了成片的粟麦幼苗!”荀彧解释之余,又慨叹道:“众人皆言青州匪祸猖獗,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