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花,有山鹰悠悠盘旋,寂静的雪谷,幽幽传来一两声鸟啼或山麂的鸣叫,悠然而飘渺。
我以为,江南的雪景,最美丽的还不是雪野,是雪野之上,雪后一场小雨,积雪的枝头挂起无数冰凌,如水晶般透明剔亮,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千万种光芒。那红梅腊梅,满树的梅花开放,忽然悉数冻在冰凌中,就如水晶中的花了。而花的细微处被冰凌放大,清亮又朦胧,冰的千种,花的千种,构成一个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那么,加以几处残雪的点缀,几束阳光的照耀,几只鸟雀的啼鸣,几道山泉的流淌,人在其中,梦耶幻兮,不知进入何境……我的江南。
江南落雪,江南总要落雪,江南的雪总给我们以纯洁的媚态,总是风情万种地装饰着江南的冬天,这并不算很冷但还是冷着的冬天,经由时间的封存,却能够暖暖地装在我的心里,像那冷冰却又热烈着的美酒。
txt小说上传分享
凤阳男人:老歌新唱走四方(1)
“说凤阳,唱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凤阳出了个朱元璋。”
正式知道凤阳这个地方,便是因为凤阳率先联产计酬,分田到户,从而引发了20世纪末叶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涉及整个中国大陆农村,引起全世界关注中国前途之人士的关注。于是,凤阳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策源地。而非正式知道凤阳,是小时候看《英烈传》,写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记得书中描写朱皇帝出生的一刹那,从天空的东南方坠落一颗紫星下来,正落在朱元璋家房子的天井内,只听见哇的一声,朱元璋出世了。可惜,当时没有记住出皇帝的这个地方。另外,我以前还以为皇帝都是北京土生土长的,说标准普通话,从小就在故宫大院里放风筝,有比一亿个还要多的鞭炮,长大了也不高考就直接顶职做皇帝。不然,皇帝为什么总是在北京而不是在别的城市上班呢?且都没有文凭。
朱元璋是凤阳男人,但凤阳男人不都是朱元璋,凤阳男人见有远方客人来,就自称是朱元璋爷爷的后代,实际上并非如此,朱元璋当年准备在凤阳建都,叫做中都,建设中都城时曾移民数十万人到凤阳,皇帝是不讲计划生育的,可是再不计划生育,也不会有这么多后代吧?而且好多人也并不姓朱。
算起来凤阳才是一座真正的废都,因为朱元璋建起中都城以后,却并未在凤阳立都,而是到应天(南京)称帝(1368年),结果六百年来,凤阳男人呆在中都城想入非非,以至到20世纪末分田到户时,凤阳仍是一个穷县,那个香火甚旺,青年朱元璋曾经撞过钟的龙兴寺也没能力关照这方水土的经济发展起来。
今天的凤阳男人提起20年前的分田到户仍是津津乐道,千百遍地进行一个经典回放,这境况令人好有几分感慨,做个体经济的温州农民发展起来了,坚守集体经济的南街村农民的发展也声名在外,惟有农村经济改革的带头人凤阳男人――不见其变。当年凤阳男人在山头上镶嵌的飞机上都能看见的“三年建成大寨县,誓将凤阳变昔阳”的豪言壮语,那字迹是依稀可辩的。
也许是凤阳男人的中都情结坚持作怪,凤阳男人怎么也摆脱不了榜样的影响。朱元璋于1327年出生于凤阳濠水,幼时父母双亡,先沿街乞讨,后入皇觉寺(后改称龙兴寺)做和尚,25岁那年,濠州的元军被郭子兴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打败,元军撤退时,放火烧了朱元璋做和尚的皇觉寺,和尚没了寺庙,就无家可归,朱元璋只得到濠州城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参加革命。设若是普通人有这段人生历程则不足为奇,事情一沾上“真龙天子”就发酵成“有深层次的内涵”,于是凤阳男人就将乞讨立为人生头件大事,600年以降凝成牢固的强势传统。
传统中的凤阳男人,吃腊八粥就把年过了,然后拿起钱杆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