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定榜首(第1/2 页)
\"好文章,真可谓是一篇佳作啊!\" 鲁严议喃喃自语道。
他身为翰林院修撰,平日里负责整理修改各类文献,对于文字的要求自然极高。
然而,面对这份答卷,他不禁感到由衷的赞赏。
这位考生的文章不仅四书文叙事严谨、条理分明。
就连五经文章也是充满了意味,充分展现出了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
鲁严议心想,若将此卷评为一房之经魁,实至名归。
他不禁感叹道:\"这等文章,实乃世间罕见。\"
作为一名翰林学士,他深知文章的价值与意义。
而如今,他有幸见到这样一份答卷,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从阅了几天陕西士子的考卷后,他是真的心力交瘁,苦点累点他都不怕。
什么最可怕,失望是最可怕的,而且还是一点点攒出来的失望。
陕西士子的水平太让人不入眼了,不拿他老家比,就是河南、山东这些个四战之地都远远不如。
西北在大乾开国之初,没有经受过太大的战乱,铁蹄肆虐主要是中原大地,战火过后数十年,连中原都恢复了元气,陕西怎么差到这个地步。
若是被崔博知道鲁严议的想法,一定想笑。
当初他来时也是这么想的,作为西北扛把子,数百万人口的大省,社学、私塾再加上官学的学子不下数万人,学政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可一来才知道,没钱那是真的办不了教育,老百姓读不起书,朝廷又不补贴,能出成绩就怪了。
而且西北人尚武风气中,军户与民户占比对半开,出读书人的概率就更低。
鲁严议没管崔博在心底的吐槽,径直去找王明觉,他这几日早就想好了。
东宫日讲的位置多半是争不过那些人,但至少不能太丢面,可左一看右一看的,好卷子迟迟不出,才让他这么癫狂。
好不容易寻摸到一份好卷子,鲁严议自然想着和一条战线的好同僚分享。
他的好心却并不能让王明觉的理解,实际上来说,此时的王明觉还有点害怕。
谁家好人猛的站起,四处走动,突然扫落考卷,随后又哈哈大笑的。
要是搁在以前,有人说鲁严议这样,王明觉指定要反驳。
只是现在吗!
“退什么啊!”鲁严议摇着手上的卷子,“快来看,终于有份好卷子了。”
说到这里,王明觉才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份答卷上,只见这份答卷上面的字龙飞凤舞、笔走龙蛇,让人看了便心生欢喜之情。
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接过来仔细阅读后,只觉得这张考卷字字珠玑,里面的文字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面对如此优秀的作品,即便是见多识广的王明觉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点头称赞。
他看这张考卷上的一个个呈荐戳子,觉得大家的看法差不多,确实是份好文章。
在此之前,王明觉早就看过不少文章,自觉都比不上这份。
乡试结束后,众考官马不停蹄,日夜不休地将试卷阅完,最终从数千份卷子中选出了一百五十份卷子。
能被选中的,都是考官们一致认定极佳的卷子。
这些卷子不仅行文流畅,立意高远,而且书法优美,几乎没有一点瑕疵(对外的说法)。
可以说,这一百五十名考生,都是当之无愧的才子佳人。
他们的文章,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陕西的文化底蕴。
“各房经魁已经定下,诸位可有意义?”王明觉将视线投向崔博,后者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我觉所选不错,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