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第2/2 页)
遲早會給人的善惡打分,也就是審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進天堂或下地獄在於自己如何
為人行事。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即有&ldo;原罪&rdo;,人類是背著沉重的包袱行走人生旅途的。這種
觀念使得個人直接面對上帝,直接體驗自己的良心感受,道德的約束是內在的,所以,才有
向上帝&ldo;懺悔&rdo;不為人知的隱秘罪錯的宗教行為。
恥感文化則強調外在的約束力。罪錯暴露,才會受到他人的譴責與懲罰,社會才會把恥
辱降落到這個人頭上。假如罪錯不為人知,那麼也就不會有社會群體的壓力。恥感文化中的
個人,其所做所為首先考慮的是他人、社會的評價,以受人讚許為榮,以人人排斥為自己的
羞恥。
這種說法固然不無道理,但也失之簡單化。許多民族的實際情況都是兼具兩種傾向,只
是稍有側重而已。對個人來說,罪惡感和羞恥感常常是併發症,難分彼此。當他要想做某件
事,或已經做了某件事,而這件事又與社會公奉的道德標準牴觸時,他就會體驗這並發的罪
感和恥感。這在瑪雅人身上表現得相當充分,其事例也是出奇的饒有興昧。
尤卡坦半島上昆塔那羅地區(tana
roo)有些半獨立
的土著瑪雅人部落,他們對內在約束與外部壓力的感覺相當說明問題,大有古風遺韻,
頗得瑪雅祖先的真傳。
也許古瑪雅人真的沒有十分嚴酷的世俗法律,他們是用罪感(對於神)和恥感(來自社
會)來控制人的行為,就像這些部落所做的那樣。他們唯一的懲罰叫&ldo;阿卓台&rdo;(azot
e),也就是抽打腳底。這種刑罰實施起來很講人道,即便是最重的判詞,也只不過說抽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