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2/2 页)
起的棚子裡。等到
5月份再次播種時去掉內層包殼準備種於。有的被拉回村里,堆在屋子一角,猶如家中的小
糧倉。
第10步,剝玉米。方法不止一種,可以用手工逐個處理,經常是一家人席地而坐,在
玉米地里的臨時棚屋裡剝玉米粒。也可以用一張吊床,倒進十幾籃玉米穗,然後拼命敲打,
讓玉米粒從網眼裡掉到地上。為防止玉米粒向四周飛散,還有用杆架代替吊床的,周圍蓋上
茅草之後再敲打,這樣做快而不亂。無論哪種方法,時間一般都選在晚上。據說晚上天涼,
飛揚的秣讓人發癢的程度不像白天那麼厲害,最後處理好的玉米粒全都裝進麻袋,等候播種。
最後一步,把玉米弄回村里。前面說過,玉米地距離村子遠近不等,現在的瑪雅人有時
也藉助卡車和畜力,古時的傳統則是原始的肩扛步行。這並不輕鬆。
玉米的種植構成瑪雅人農耕生活的全部。一個民族要存在和傳承,選擇自然、利用自然、
適應自然是其文化的首要任務。瑪雅人在這片多雨、土淺、草木叢生而又岩石多露的土地上
求生存,多年來發展、種植單一作物,沒有畜力、只有石器,卻能滿足日益增多的聚居人口
的食物需要,並且可以在自給自足以外,留出眾多勞動力去完成無休無止的建築、雕刻和其
他手工藝創造。原因正在於這種幾千年摸索出的種植程式。其中的簡單和繁瑣一樣值得我們
深思。
享受造化,創造生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