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1/2 页)
瑪雅地區擴大了許多。
但是,嚴格地說,中美洲各文化呈犬牙交錯的態勢。瑪雅文化在瑪雅地區西南也有著一
條狹長地帶是與墨西哥文化共享的過渡地帶。並不能因此而擴大瑪雅地區的疆界。這裡最困
難的是,並不能把文獻上的根據與考古證據完全統一起來。這一地區的各個組成部分,在文
獻資料上並不等量齊觀,即使是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關於偏遠地區的信息報導也特別貧乏。
而要找到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的資料就更是困難重重了,許多反映在歷史文獻中的特有的瑪雅
文化特色,並不容易在考古發掘中得到揭示。
無論如何,古代中美洲從未有現代政治國家那種嚴格劃分的疆界。邊疆地帶的變遷是漸
進式的而不是整齊劃一、一刀兩斷的,結果是一組存在差異的文化源頭鑲拼雜湊在一起。這
就是文化地理上的&ldo;馬賽克&rdo;。
從歷史的角度看,沒有任何一條理由可以假定中美洲的瑪雅文明與其鄰居之間有著一成
不變的邊界。相反,種種跡象都表明:它們在時間長河中經歷了持續不斷而又無比巨大的改
變。無論政治還是經濟和社會甚至氣候和環境上的面貌,都發生了許多變化。
在我們今天通常意義上所說的瑪雅地區,大致可以按地形、氣候、植被的類型不同,劃
分為三大塊,由南向北依次是高地、低地和平原。
高地:由沿太平洋的高山組成,在今瓜地馬拉,海拔高處較為寒冷,覆蓋著松樹。現在
還居住著近200萬瑪雅遺民,據信在四五千年前就產生了最早的瑪雅農業文明;
低地:是以佩騰湖為中心的流域盆地,也包括一些周邊谷地,南部是一大片草地。在雨
季,許多湖泊可以連成一片。在盆地外谷地的山坡上森林茂密,有著古代瑪雅人的石頭城市;
這一帶物產豐富,幾乎可以找到所有的中美洲作物品種和野生動植物。整個地區溫暖濕潤,
雨季較長,旱季降水也不少。石灰岩是較好的建築材料,另外還產花崗岩。可以說,古瑪雅
巨石建築的三個必備條件(石器和木質、纖維等建築工具,石灰,做沙漿用的礫石)在這一
地區都具備。最早的瑪雅石建築群烏夏克吞(uaxactun)城在此發現,這裡是瑪雅
文明古典時期的中心;
平原:由南向北逐漸過渡到平原,高大的樹木變成低矮的灌木叢。腐殖土較淺,到處可
見裸露的天然石灰石,地表水極少,幾乎沒有湖泊、河流,氣候非常乾旱。瑪雅後古典時期
文明中心,如奇岑伊扎(chichen-itza)城,依靠天然蓄水穴井。這一大片地
區大約公元5世紀才開始從東部移來瑪雅文明,繁盛期約在10至14世紀。
瑪雅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異常豐富多彩,從霧氣蒙蒙的熱帶叢林到靠近沙漠的谷地到寒
松覆蓋的高地,無所不有。如果更貼近地觀察,那麼,即使是乍看無法打破的低地叢林地帶,
也還是能夠分解為氣候、地誌、植物和動物不盡相同的碎片。
這樣的自然生態給瑪雅文明提出了許多生存和發展的課題。瑪雅先民適應自然、利
用自然的結果,就是創造出了多姿多彩、不同凡響的瑪雅文明。
誰是瑪雅人
既然瑪雅地區並不能十分嚴格地確定,那麼,它的主人呢?誰是瑪雅人?
傳世的雕刻、繪畫中,瑪雅人都有著誇張的面部特徵:扁平額頭、鷹鉤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