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页)
……
方凱看完地形,決定把一個大隊部署在左翼一座小山頭,瞰制山下平地及大道兩側;一個大隊和一個兵人中隊部署在面對大道的中央與右翼;最後一個兵人中隊居後策應。
陣地由散兵壕、火力掩體及交通壕、外壕等構成。戰壕挖掘寬深各三四尺,將壕溝取出的土堆積在戰壕的內側,形成一道高四五尺、厚一二尺的胸牆;胸牆上構築機槍掩體實施側射斜射,擲彈筒也布置在胸牆後面。
雖然這次出兵沒有攜帶重武器,但晉軍的裝備和火力仍然是驚人的:每個大隊配屬的迫擊炮是十六門,&ldo;旋風&rdo;式機槍二十八挺;擲彈筒四十八具。兵人中隊還擁有六具火焰噴射器。而李烈鈞的贛軍從湖口敗退後,重武器損失不少,只剩下不到十門迫擊炮和十多挺重機槍。
然而李烈鈞同北洋軍的將領一樣,對晉軍的情況一無所知,都認為晉軍此次出兵是來江西趁火打劫的。李烈鈞湖口討袁,贛軍有第一師和第二師兩個師加一個混成旅共十個團的兵力,但第一師師長歐陽武和第二師師長劉世鈞搖擺不定,贛軍的前線主力是左翼林虎旅和右翼方聲濤旅。湖口失守後,林虎旅退守德安;方聲濤旅損失頗重,第9團團長周壁階陣亡。駐九江城內的劉世鈞投向北軍。李烈鈞率由第二師堅持起義的伍毓瑞團、李明揚團、方聲濤旅殘部及何子奇湖口守備隊殘部近六千人撤往南昌。
此時湖口方向的北洋軍主力正向德安的林虎進攻,給了李烈鈞收編殘部從容撤退的機會。李烈鈞認為以一部據險阻擊北軍,其餘五千部眾攻擊占據南昌的晉軍一支輕裝偏師應該問題不大;所以他沒有採納轉道福建的建議,決心迅猛攻擊南昌、退往湖南再圖大舉。
……
方凱的望遠鏡里出現了一排黑點,在鏡頭裡漸漸由小變大,顯露出人和馬的身影,在地平線上一字排開。這是一小隊偵察騎兵,領頭的似乎是一位軍官,也拿著望遠鏡向對面的晉軍陣地眺望。不多時,那軍官一勒馬韁,撥轉馬頭;隨即這一小隊偵騎便在方凱的鏡頭裡消失了。
方凱放下望遠鏡,&ldo;傳令各部,準備戰鬥!&rdo;
正文 第三十四章 阻擊[1]
傅作義隱蔽在山頭高地的戰壕胸牆後,下意識地撫摸了一下胸前的鐵衛軍徽章。這枚金屬徽章的圖案是橢圓形的盾牌後交叉半露兩柄出鞘的寶劍,盾牌上還刻著一行字:忠誠、榮譽、戰鬥。
鐵衛軍組織首先是由王靖國在軍校中發起的,其宗旨是組成一個軍人中絕對忠誠最高領袖寧思進的團體,在寧思進的領導下實現國家復興。很快,軍校和省防軍的許多官兵也加入進來。就在一個月前,在省防軍總司令部,舉行了鐵衛軍成立大會。會上,省防軍大隊長及以上全部軍官,軍校中的王靖國、張自忠、傅作義、趙登禹、吉鴻昌、席慕飛等學員幹部都宣誓加入鐵衛軍,成為其第一批成員。
鐵衛軍規章規定,除了最高領袖寧思進外,其餘成員無論官階高低,在鐵衛軍團體內部一律平等;一旦加入鐵衛軍,除非被剝奪,即使退伍,也終身為鐵衛軍一員。鐵衛軍新成員的發展以自己申請結合老成員的推薦,組織則按部隊建制,該部隊職務最高的鐵衛軍成員即為組織負責人,負責本組織鐵衛軍的發展和管理。
傅作義往遠處眺望,他所處的山頭陣地由兩個高地組成,每個高地配置了一個中隊,另一個中隊作為預備隊。山下大道兩側,壕溝挖出的新土堆積成一條長龍,一直延伸到布滿草從和泥淖的窪地,窪地過去就是贛江的江岸。對方要想通過,要麼就打開晉軍這條防線,要麼就遠遠繞開從西面的險峻山嶺穿插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