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气舍穴(第1/1 页)
一日,雨后天晴,我跟着年轻的太爷爷悠然地走在前往南阳的蜿蜒小路上。阳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路旁的野花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静好。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喊:“救命啊!谁能帮帮我!”我们闻声匆匆赶去,只见一位面色苍白如纸的路人正紧紧捂着脖子,身体微微蜷缩着,嘴里痛苦地呻吟着。
太爷爷三步并作两步上前询问,路人艰难地张开嘴巴,声音沙哑地说道:“我这几日总觉咽喉肿痛,喘不上气,仿佛有什么东西堵着,实在难受得紧。”
太爷爷目光专注,仔细观察着路人的面色、舌苔,又伸出三根手指为其认真地诊了脉,神色凝重地说道:“你这是体内热气上冲,导致气机不畅,郁于咽喉所致。”说罢,太爷爷眉头微皱,稍作思索后决定为其针刺气舍穴以缓解病症。
太爷爷转头看向我和路人,耐心地讲解道:“这气舍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此穴乃气之舍宅,功效甚多,不仅能宽胸理气,利咽消肿,还对呃逆、瘿瘤等病症有疗效。气舍穴,位于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气”被视为生命的根本和动力,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而“舍”,有安住、栖息之所的含义。气舍之名,寓意着此处为经气安住的宅舍。
从中医经络理论及传统文化观念综合考量,气舍穴之所以能够治疗其所主的病症,缘由大致如下:
其一,气舍穴紧邻人体的气道与咽喉部位。依中医之理,咽喉为气道之要冲,若人体气机不畅,气郁于此,则易出现咽喉肿痛、咳嗽、气喘等病症。此时,刺激气舍穴,犹如开启气之舍门,使郁滞之气得以疏泄,气道通畅,诸症自消。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素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的理念。气舍穴能够调理经气,促使气血通畅。当气血瘀滞,颈部出现肿块、疼痛时,刺激气舍穴,如同唤醒气之统帅,引领气血流通,化瘀散结,肿痛可除。
其三,气舍穴处于颈部,与头部和胸部的经络相互关联。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机的失调会影响全身的平衡。当头部出现眩晕、胸部感觉胸闷等症状,皆因气机失和。刺激气舍穴,恰似拨乱反正,调整全身气机,令气安其舍,恢复身体的和谐状态,从而缓解病症。
气舍穴因其独特的位置和蕴含的经气汇聚之意,成为调节人体气机、疗愈诸般病症的关键穴位,不负“气舍”之名。
言罢,太爷爷从随身的布囊中取出一根银针,眼神坚定而专注,精准地刺入气舍穴。不一会儿,路人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惊喜地说道:“哎呀,我感觉咽喉处的堵塞感减轻了,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路人满是感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连连作揖道谢。太爷爷微笑着摆摆手,温和地说:“救人乃医者本分,你日后还需注意饮食清淡,调养身体,以防病症复发。”
告别路人后,我和太爷爷继续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微风拂过,太爷爷的衣角轻轻飘动,而他那高超的医术和慈悲的心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如同这一路上的阳光,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