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2 页)
帮助。陈慥字季常,号龙丘居士,常与苏轼彻夜谈论佛道。陈慥人高马大,性情豪爽,却是典型的“气管炎”,特别怕老婆,苏轼爱开玩笑,特地赋诗调侃道: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这“河东狮吼”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比陈与义的名字响亮多了。
陈与义是洛阳人,自幼聪明伶俐,善诗能文,《宋史 陈与义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陈与义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
宣和四年(1122年),29岁的陈与义与朋友诗酒唱和,无意中作了一组《墨梅五绝》,格调高雅,言辞清丽,广为传颂。奸相王黼将它献给宋徽宗,宋徽宗立刻爱不释手,也就顺便提拔了陈与义。陈与义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与他交往,频频邀请他参加歌舞宴会,“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正是这种浪漫闲适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一年多后,这种美好的日子就结束了:在权势倾轧中,蔡京扳倒了王黼,升任宰相,将与王黼有关联的人都一棍子打倒,陈与义也受到牵连,离开京城,“寻谪监陈留酒税”。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幸接踵而至。陈与义上任未久,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父亲就撒手人寰,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更大的悲痛还在后面。
自宣和七年(1125年)起,金朝就开始攻打北宋,到靖康元年1126年11月底,攻破了北宋皇都开封。京城遭到金军肆意掠夺,国家陷入战火纷飞,陈与义的人生彻底拐了一个大弯。他和无数的难民贫民一样,携带家眷,四处躲避,开始了颠簸艰苦的流亡生涯。
建炎三年(1129年),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端午时节,他做了一首《临江仙》,凭吊屈原,怀旧伤时,抒发国破家亡的凄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元好问十分喜欢这首词,在《自题乐府引》中说:“‘高咏楚辞酬午日’如此等类,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
同一年,陈与义在逃亡衡山之时,意外地碰到了昔日故友席益。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两人早在宣和六年(1124)就相识相交。在乱世中幸运相遇,两人均百感交集。次年元旦后数日,陈与义离开衡山,前赴邵阳,在别宴上并作了一首《虞美人》,以示依依惜别之情: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南宋建立后,赵构召见旧臣。陈与义经过襄阳,绕行广东、福建,颠沛流离,三年之后,终于在绍兴元年(1131年)抵达临安(今浙江杭州),被宋高宗赵构任命为礼部侍郎,日子有了改善。不久,陈与义又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
绍兴四年( 1134 )年八月,陈与义出知湖州,绍兴五年二月,被召入朝为给事中。六月,陈与义借病辞职,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卜居青墩。立秋后三日,乘舟离开时,看见荷花盛开,“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断”,记了一首《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