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2 页)
,某種聯繫的斷離,使得這些明明是生存必要的、不假思索的行為亦同時可疑起來也乏味起來。在這本《第一死罪》書中,我們讀到那位寡瘦、乖戾、動不動弄一身傷的女子在床上講過一番類似的話,那就是即使有著強大生物性驅力如性愛一事,要持續實踐下去,仍得同時是某種&ldo;儀式&rdo;,保有某種神秘和深奧,&ldo;你要再來一份甜點還是打炮?&rdo;事情演變至此,的確連苦役都不是了,距離不能大約就只一步之遙了。
宗教信仰也許並非必要,問題是人自身的這些情感、夢想和意義必須交待,對生命和死亡的意識必須確認,宗教不過是簡便、人人可行的對應之道而已。很長一段時日,人們曾樂觀的相信,科學可以填補這個空白,國家、民族或革命獻身也可能取而代之云云,然而,這些東西都太巨大了,又得有特殊歷史條件和自身的思維準備配合才行,很難普及,更難恢恢乎進入到具體日常行為的縫隙之中。
時至近代,又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加了進來,那就是富裕。馬克思相信的是一幅自由的、田園牧歌似的圖像,但今天我們曉得,在絕大多數人身上,毋寧比較接近這本小說中光頭男子的虛無模樣,他有人人艷羨的高薪工作,而且每天動動兩根手指頭就足以應付職場的要求,他再沒有賈西亞,馬奎茲所說那件&ldo;生命中總有一件主要的事&rdo;可做,曾經,因為人掙扎求生,因飢餓、貧窮和疲累而隱伏下去、消音下去的那處生命空白,隨著人吃飽喝足的解放猛爆開來。
這些,做為偵探的狄雷尼這一側,憑著自己緝兇經驗的自然統計,他也曉得而且往這道途徑追索,這一類沒直接功利目的的狂亂犯罪殺人,通常是有錢有閒、而其工作內容又偏向工業性、技術性以至於像不鏽鋼般難以附著情感、夢想和意義的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