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1/2 页)
被圍困的德軍吃盡了苦頭,風吹雨淋,饑寒交迫。物資供給線幾乎中斷,陸軍野戰師潰不成軍,有些步兵師幾乎所有的團長和營長都已陣亡。危言聳聽的謠言在前線四起,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忍無可忍的屈希勒在1 月18 日自作主張,命令第十八集團軍撤到盧加河一線,事實證明這一舉動暫時挽救了第十八集團軍覆亡的命運。但希特勒聞聽此訊大為惱火,他在當天的會議上說,三年來的經驗證明,凡是為了縮短戰線或建立更鞏固的防線而放棄原陣地的,他肯定也守不住新陣地。而屈希勒的錯誤在於,他首先想到的是撤退而不是如何堅守。第2 天,屈希勒被解除職務,取代他的是有&ldo;防禦勇士&rdo;美譽的莫德爾將軍。
莫德爾臨危受命,指揮這場艱苦的防禦戰。希特勒為了給他打氣,從中央集團軍群調來2 個師供他差遣。但莫德爾顯然也無法挽回崩潰的局面,當他調動力量全力頂住左翼進攻時,右翼的第十六集團軍又遭到波波夫大將麾下第二波羅的海方面軍的越來越猛烈的攻擊。整個集團軍群再次面臨全軍覆沒的險境。莫德爾硬著頭皮向元首請求撤退。2 月15 日,希特勒不得不同意將北方集團軍群從蘇聯撤到&ldo;美洲豹&rdo;防線。就在這一天,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盧加城勝利會師。此後,蘇軍繼續向西推進,至2 月底已逼近納爾瓦、楚德湖東岸、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一線,與德軍呈對峙狀態。這一戰役宣告結束。
這一戰役共打死德軍9 萬人,俘虜7200 人,徹底解放了列寧格勒市和列寧格勒州。但是,蘇軍未能擴大戰果,將德軍主力聚殲,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究其原因,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這兩個方面軍由於長期進行陣地防禦,參謀機構與部隊缺乏鍛鍊,據蘇方資料說,特別是在進攻戰的協同與支援方面,經驗尤為不足。據說,德北方集團軍群得以安然無恙靠的就是這一點。當然,惡劣的氣候條件也幫了德國人的大忙,初期的大雪、濃霧和後來的解凍、雨雪使能見度極底,空軍和炮兵很難對陸軍實行支援。大量的坦克陷在森林沼澤地里寸步難行。所有這一切都遲滯了蘇軍的進攻。
列寧格勒地區的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茶之際,蘇軍統帥部便開始部署新一輪的打擊。這一次選擇的是集結在烏克蘭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和a 集團軍群。戰役從1944 年1 月末開始,到4 月初才宣告結束。
守衛在這一地區的2 個德國集團軍群分別由曼施泰因元帥和克萊斯特元帥統領,下轄93 個師(每師7 至9 千人不等),其中含18 個坦克師,占其在蘇德戰場上坦克師總數的70%以上。德軍比較集中地分布在科爾松一舍甫琴科夫斯基、羅夫諾一盧茨克和尼科波爾一克里沃羅格三個地區。
蘇軍參加戰役的,是第一烏克蘭方面軍(司令瓦杜丁大將)、第二烏克蘭方面軍(司令科涅夫大將)、第三烏克蘭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大將)、第四烏克蘭方面軍(司令托爾布欣大將)。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元帥負責協調第一和第二方面軍的作戰行動;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負責協調第三和第四方面軍的作戰行動。
蘇軍的總兵力是177 個師(每師從2600 人到6500 人不等),在數量上對德軍占優勢,按蘇聯的資料,雙方投入的兵力比為1:3.1。事實上,蘇方還是有意縮小了比例,蘇軍的人數遠不止這個數字。
戰役幾乎是在3 個地區同時展開的。
在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地區,德軍有9 個步兵師、1 個坦克師和1個摩托化旅。它們在第涅伯河彎曲部形成一個130 公里寬的突出部,嚴重阻礙了蘇軍的西進。按蘇軍慣常的作戰方式,蘇軍從兩翼包抄這個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