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刂罚�蠢词谴蛩闵厦虐莘茫�绦�庖环萦岩辍�
淑宁的日子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她奉了母命要学女红,又丢不下喜欢的厨活,只好一起学了,一天学厨,一天学针线,日日都不得闲,连出门会朋友的时间都快没有了。不过不论她有多忙,每日读书写字的功课都被她坚持了下来,尤其是写大字。读书要讲究悟性,她也自认成不了李清照那种才女,但大字是只要好好用心练,就能看到进步的,她不会放弃。
淑宁的用功,感染了哥哥端宁。他如今的功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朋友同学当中已是数一数二了。儿女的出色让张保很是满意。因为儿子快有十一岁了,他考虑着,是不是该让儿子进学。
到了秋天的时候,有一件事促使张保做了决定。一直以来教授端宁的那位丁举人,由一位亲戚帮保,谋得了四川一处通判的缺,马上就要上任了。他亲自上门拜访,言明无法再担任端宁的老师,只好前来致歉。张保谅解他的苦衷,还送了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贺他。不过这样一来,他就必须为儿子另找老师了。
丁举人心中有愧,而且教导端宁多年,又是得意门生,还是很照顾的,于是就介绍了一位熟悉的赵举人来。这位赵举人年纪很大,胡子都花白了,可才学极好,对于四书五经有很深的见解。他自己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考中进士,但教出来的学生,十个里倒有七八个考中的,因此在本地很有些名气,只是他脾气古怪,每年最多只收五六个学生,多的给再多束修也不收。这次因为是好友丁举人推荐,端宁自身资质也好,他才收下。张保很感激丁举人帮的这个忙,儿子拜了个好师傅,以后的才学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不过赵先生只能教授端宁汉学,而满蒙文字也是必修课目。原本一直是由张保充当儿女的老师,但最近他公事繁忙,停课已经有一顿时间了。考虑再三,张保郑重请了府衙里满学教授的亲弟韦伦先生来家中教授,每三天上一次课。赵先生则每两天来一次。两个孩子,端宁要上足一天,一共四个时辰,女儿淑宁也要上半天两个时辰的课,张保严格要求子女,还会不定时抽查,一心要把两个孩子都打造成才子才女。两位先生都是为人严谨的脾气,又都学识渊博,见过一面后,甚是相敬相惜,联手把两个学生折磨得够戗。
淑宁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毛病。穿越过来以后,大概是因为变成小孩子,所以记性好了很多,一般的诗词背两三遍就记下来了,不少书看过后印象也加深了不少,但一到背诵长篇名文时,就总是背得不够流利,只能在比较好地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记住重要的句子,其他部分就要想一会儿才能记起来。她试验过后,总结出一个规律:简单或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文章,她都能记得,又长又难懂或用词生僻的就只能记住一部分。这似乎是前世时就有的毛病,对于简短有韵律的诗词短文,她就比较有心去背,但一到长篇古文,她就心中急躁,偏偏越急就越背不好,又嫌背了没有用处,只要理解了就可以了,更加没心思去记原句了。看来穿越来后换了身体,这种功利心性也带了过来。在理解长篇古文这一点上,她比哥哥端宁强些,但谈到背诵,她就差了许多,难道是因为身体里容纳的是成年人的灵魂,心思不如小孩子简单,太多杂念,以致影响了专注力?
不过不管怎样,她又不用考学,背不出来就背不出来吧,能理解就不错了。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练字上,成年人的灵魂虽然影响了她的记忆能力,却加强了她的控制力,要论写字的话,她已经有模有样了,写出的大字比前世时她的小学书法老师都要强。赵先生在这点上很满意,已经建议她可以开始练习小楷。
端宁此时单论学问,已经是奉天城内官家少年中的佼佼者,但在他自己看来,却觉得妹妹比自己强,很多文章,妹妹自己就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