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5 页)
体运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对倭寇之攻势,仅作有限之抵抗;而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兵力,保存我军主力;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蒋介石向陈诚交待三项任务:赴华北向晋、陕将领说明中央之决心与抗战之准备;赴上海视察张治中部作战,并协助之;速拟定战斗序列。当晚,陈诚与白崇禧、黄季宽、王达夫等会商战斗序列。第二天赴上海视察,于20日返回南京,向蒋介石建议“须向上海增兵”,并表示愿意在江苏、浙江方面担负抗敌守土任务。8月20日,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上海、苏南、浙江为第三战区,陈诚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在战区内负责江防指挥。8月2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在吴淞、川沙登陆。陈诚率第15集团军与张治中率领的第9集团军、薛岳率领的第19集团军共同与登陆日军血战。其中罗店战役,历时月余,罗店几成焦土,被日军称为“血肉磨房”,即为陈诚指挥进行。9月21日,军事委员会调整第三战区指挥系统,蒋介石亲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将战区军队分为左、中、右三个作战军,陈诚任左翼军总司令。11月,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整个淞沪会战。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 1937年11月军事委员会决定建立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陈诚为副司令长官。日军占领上海后,乘势向西进攻南京。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往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为保卫武汉,1938年1月组成武汉卫戍总司令部,陈诚任卫戍总司令。2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又兼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集中兵力会攻武汉。6月,军事委员会制定、颁布武汉会战方针,决定编组第九战区,任命陈诚为战区司令长官,负责长江南岸地区的作战,与长江北岸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共同保卫武汉,重点置于武汉外线。6月14日,为求军政一体,陈诚又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陈诚任书记长。此时,陈诚身兼多项要职,担负着固守武汉核心阵地的重任。 9月17日,蒋介石决定陈诚专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集中力量指挥江南作战。陈诚的第九战区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共同作战,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武汉会战。 武汉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以鄂南、湖南、江西赣江以西为第九战区,以陈诚兼司令长官。1939年4月,陈诚辞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务,以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到重庆主持“三青团”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工作,并兼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 1939年4月至1940年8月,陈诚在重庆期间,主要主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是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产物,对加强国民党军队的战时政治工作,鼓舞士兵的杀敌爱国热情,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壮大抗日阵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期间,陈诚还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南昌会战等战役的指挥。1939年5月,晋升为二级上将。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国民党政府为了重庆的外围防御,决定重新组建第六战区。8月,陈诚被免去“三青团”书记长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职务,改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由重庆到恩施,主持鄂政,指挥对日作战。1941年9月,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陈诚指挥第六战区部队发动荆宜攻势,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3年2月,陈诚奉命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执行打开滇缅路交通、训练部队、准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