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5 页)
有着未知的独特条件,当然是不可比拟的。
刘秃子又凭经验来判断,道:“我估摸着,这块地的黄豆,亩产要在5ooo公斤以上!比过去村里1o亩地的产量还要多!”
刘秃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三人来到了绿豆地里。
一般的绿豆,是种在玉米高粱等地里,绿豆喜欢爬蔓,沿着玉米高粱杆往上爬,在收玉米高粱的同时,可收获绿豆,这样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但刘秃子拿到龙小井给的种子后,没有种到玉米高粱地里,而是单劈出一块地,单种绿豆,为的是看看这种绿豆,到底能长个什么样。
三人一来到绿豆地旁,心情又是一个振奋。
但见这片绿豆,绿压压地盖住了地皮,像是在地上种了绿绿的一片万年青一样,一点也看不到地面了。通常的绿豆秧,茎蔓细细的,只有半个厘米粗,软软的,弱不禁风,要靠玉米高粱杆撑住它的身体,而这种绿豆,长出的秧子,根部直径要有2厘米,爬出去,简直像小葡萄秧,它们相互纠缠着,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
而它们结出的绿豆夹,也比普通绿豆夹长好几倍,粗好几倍,像一根根筷子,顶在它们的蔓上,在龙小井的眼里,就像是自己拍的时装模特头上插着的小棍棍。
掰开一个绿豆夹,里面的绿豆粒,也要比普通绿豆粒大得多,晶亮晶亮的,放嘴里嚼嚼,生吃都有一种清香。
“就这一块地,也够咱村喝绿豆稀饭了。”刘秃子显得有点陶醉。
要知道,那个年代,绿豆,红小豆,农民们是舍不得吃的,要一粒一粒拣出来,用布擦得油亮亮的,上交国家,据说是用作支援友好国家。
三人越看越高兴,特别是钱富贞,从打进入地头,小脸的的笑就没退去过。她看着看着,嘴里竟不自学地哼起了从龙小井给她的mp4里听来的《希望的田野》。
这未来许多年才有人唱的歌,此刻唱在钱富贞嘴里,真是让龙小井浮想联翩。
刘秃子仄着耳朵听了半天,问道:“你唱的这是嘛歌啊,听起来就是过去的戏院子里唱的。”
文革前,人们可以听戏院子,38岁的刘秃子,大概进过戏院子吧。
钱富贞一听,知道自己无意中唱走神了,赶紧打住,看了龙小井一眼,回答刘秃子道:“俺哪里会唱戏院子呀,俺这是从梦里学的一歌,随口瞎哼哼呗!”
'收藏像是玉米地一样,大幅度增加!谢谢乡亲们!乡亲们继续。俺加劲写,晚上还有一章!'
………【第026章 快乐的小村庄】………
接下来,咱就不用看生产队里的萝卜地和胡萝卜地了,那长势自然是谁见了谁眼睛放光!
咱们把目光转向各家各户的巴掌地吧。
所谓巴掌地,就是利用宅院的边边角角,种瓜种菜。就像是过去儿歌里唱的: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自从各家各户种上了龙小井给的种子之后,华北大平原上的这个古老小村,一下完全变了样子:绿色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种菜的人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就连孩子们,也都参与到种菜上来。
小村子,凭添一片片勃勃生机。过去只见春风杨柳万千条,如今除了杨柳万千条,还有畦畦菜地,把个小村庄点缀得一片绿汪汪。
黄土地,裸露时,风一起,尘土飞扬,种上菜后,天天浇灌,尘土飞不起来了,小村空气焕然一新。
勤劳的农民们,天生爱种地。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啊。在种地上,他们具有天然的极大创造性,在他们那一双双手背上累积着厚厚的皱纹、手掌上结满层层老茧的勤劳之手的操作下,铁锨锄头所到之处,哪怕是饭桌面大的一小块地,也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