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5 页)
吴孝增见马尔骏不说话,又道:“我恨不得明天就与你走起。不过,我敢肯定我那堂客是不会同意让我去的。”
马尔骏听了,笑着说:“这你就说差了。恰恰相反,花夫人不但愿意你去,连她也愿意一起去。”
“你说的都是真的?”吴孝增意外地问。
马尔骏说:“莫非我还骗你不成。”
吴孝增跳了起来:“走起!我要到西北去!我早就说过,要离开安化的。”
六
十五天后,胡英在阿萨姆的茶园里,真正地让麦金农与沃森特兄弟见识了他的茶艺。
阿萨姆河谷,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雄林茂,胡英一到这儿,就仿佛到了家乡。当时正赶上采摘春茶,茶园里茶芽新发,青枝绿叶。身穿纱丽的印度姑娘们在采青,一边采还一边唱着歌。虽然是异国风光,却与故园景色分明相同。胡英不由得心生感慨,意气纵流。
他漫步在青翠嫩绿的茶园里,一种久违了的深情又浮上心来,他轻轻地吟起了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水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自古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
家家嘻笑穿云去。
露芽错落一番荣,
啜玉含珠散嘉树。
胡英很快就吟不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了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们在胡乱地采青。要是在家乡,他早就会勃然大怒,下令全部倒掉了。
《菊花醉》第七章(13)
经过几天的调研,胡英弄清楚了这儿种的大多是武夷茶树的种苗,有些竟然属于“大红袍”“铁观音”“白鸡冠”“水金龟”等名丛的变种。这四种茶树,可是武夷山茶树中的四大金刚。
武夷茶树的一大特点,是单株选育,分株采制,经过多年的栽培,才能获得品质超群的单丛,亦称名丛。
此外,他还发现了安徽、浙江与湖南一些名茶的树种。看来,沃森特兄弟在茶树的种苗上,是花费了心血的。可惜的是,如此优质的茶树种苗,栽种在如此肥沃的土壤里,却制不出上品的茶叶。
原因是,不但茶树的栽培管理有问题,而且主要毛病出在采青与制作上。
武夷的极品好茶,第一道工序就是采青。要根据茶芽的不同长势,要求采摘人必须做到“标准采”,也就是说,只能采一芽三开片的青叶。如果这一道工序把握不住,那么就根本无法做出极品的春尖、春芽、春蕊好茶。
沃森特兄弟与麦金农都到茶园来了。今年的采摘与以往不同,已经开采的行动全被停止。茶园的所有印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包括采茶工人都被集中了起来,听胡英与其他的中国茶农讲课。讲课是在露天课堂也就是茶园里进行的。老师们也是人手一篮,篮子里铺垫上了干净的白布,边讲解边示范。麦金农充当着翻译,满茶园乱窜,累得他上气不接下气,几乎承受不了。但采青技术的奥妙深深地吸引着他,使他也就乐此不疲了。
胡英一边采青示范,一边讲了中国茶叶从古代的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的演化、发展,一直讲到绿茶经过不同的制作方法,用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的工艺而形成的黄茶、黑茶、白茶、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的六大分类。
麦金农听得很兴奋。他忍不住让胡英为他表演一下武夷红茶的制作。他要亲眼看看绿茶是怎样神奇地变成红茶的。
胡英来到了茶厂制茶车间,在其他茶农的帮助下,亲自表演了正山小种红茶与祁门红茶的制作。正山小种红茶是近几年刚刚创制的,主要产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一带海拔八百至一千五百米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