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页)
公元201年春,趙雲走馬上任豫州,成了臨時最高長官,負責一切豫州事物。
第071章 改革
更新時間2008-12-23 23:14:17 字數:3647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黃巾四起,其原因便是連年的饑荒,以及隨之而來有滅頂之災的數場大瘟疫。趙雲回到豫州,見了玉容,首先想到的便是這災後重建的問題。
放眼如今豫州,情況簡直是糟糕到了極點,本就是流年不利,天下大旱,各治所居民生產欠收,再加上兵禍連年,整個地方便到處一片蕭條,民不聊生了。
趙雲儼然已經在劉備面前誇下海口,言明自己和玉容可以治理好整個豫州。而要想讓豫州經濟復甦,這首先就要從事內政改革。
趙雲心裡冒出的第一個想法,便是興修水利。這是一項大的舉措,更是有利民生,也貼切實際,基本上反應了下層窮苦人民的願望。而,興修水利,缺的便是物力及人力。
人力方面倒不是什麼問題,整個豫州有將近四萬士兵,如今無仗可打,可以抽調出多數人員參與水利的修建工程。另外,也可以號召全豫州的窮苦百姓,自發前來幫助修建。當然,趙雲也擔心如果強行拉壯丁逼迫百姓去挖河道的話,怕是百姓不理解,若反倒是惹起民怨來,那就麻煩了。所以,號召他們才是最可行的。如此,這就要求能找出一些有聲望的人出面說話,發動群眾。
而這物力方面,說實話,趙雲和玉容可都是沒有什麼概念的主啊。這種事情呢,麻煩,趙雲是最怕的了,而這方面,恰好是關鍵。豫州如今是劉備的,稅收的銀子自然都能落到劉備的手裡,而劉備全權把豫州事物交給趙雲和玉容來辦,所以自然所有豫州的錢財都歸他們支配了。可是,誰都能猜得到,如今的豫州可不比當初和平時期,更不可比那風調雨順的時候,能徵調上來的銀子,那確實是少得可憐。於是這物力方面,趙雲若要掏空政府的腰包,用錢來購買建設材料的話,怕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趙雲和玉容暗自商量了一陣,最後拿出了幾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一是減免稅收,鼓勵生產,積極吸引豫州之外的戰亂流民,遷徙到豫州來。其實這稅收本來就少,減免還不如索性說全免算了,這樣大可以收買民心。
二是土地改革。豫州戰亂,多數士族大家都遷居他地,留下了許多土地。而再加上原本豫州的官地,這方面算起來倒是相當數量可觀了。另外,還可以號召百姓開荒,同時也能硬多出些土地來。土地可是民生之根本,有土地,天下百姓便有了依靠。當然,趙雲是不打算強行征取豫州地主老財的土地的,豫州本就不太安穩,若動了那幫人的家底,怕是豫州也沒啥好日子可過了,內政措施也就難以實施。不僅不能,趙雲甚至還打算利用當地的地主豪強,積極參與豫州的建設。土地可以賣給地主們,但是價錢要高。也不用擔心別人不來買,因為這購買了土地,可以得到政府多方面的條件優惠。至於什麼條件,就看那些士族大家們聰明不聰明了,得討價還價,要看他們的本事。
三是軍隊的改革。首先可以確定的一個重要方針就是以農練兵。士兵們不能老是空閒著,空閒的士兵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趙雲設想的目標就猶如當年解放軍南泥灣開荒一樣,軍隊也要自給自足。其次便是軍隊的訓練問題。趙雲設想搬用後代預備役的制度,積極發展民兵。當然,組建精銳是必須的,正規軍出了農事,趙雲以為,時常搞些個什麼演習,也是有必要的。不過這種事情麻煩,趙雲也沒什麼經驗,所以也不急。但是,這東漢末年軍隊的訓練方法,趙雲是一定要廢除的。而例行出操,也就是早操,是必須的,可以引進後來先進的訓練方法,著重注意野外演練,必須保持軍隊的戰鬥力。第三便是軍官制度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