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第1/2 页)
其無奈和頹喪,清楚可見。
而在東方,棱堡其實也已經出現了。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時,荷蘭人的熱蘭遮城,採用的就是尼德蘭式棱堡體系,攻城方鄭成功軍士3萬,守城方荷蘭僱傭兵只有1400人,兵力20比1,鄭軍在有弗朗機等火器的支持下攻城八個月,才轟破外圍圓堡,但是依然無法突破上層棱堡,只能採取圍困戰術,最終,荷蘭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投降。
不是不英勇,而是因為棱堡實在是難打。
清初雅克薩之戰,清軍七千餘人,擁有紅夷大炮等強力火炮,城中羅剎兵只有300,但羅剎人的棱堡太過于堅固,清軍在重炮轟擊下,卻依然無法突破雅克薩的棱堡體系,最終只能採取圍城戰術,逼迫羅剎人孤立無援投降。
所以,棱堡是對付紅夷大炮的唯一辦法,不然以大明城池現在的平行設置,沒有一城能經得起紅夷大炮的猛轟,連京師也不例外。
歷史上,史可法鎮守揚州,還有江南眾多的堅城只所以快速被建虜推平,就是因為建虜的紅夷大炮太過厲害,城池無法固守。
如想逆轉歷史,在大明還沒有恢復元氣之前,在薊遼前線修建棱堡是很有必要的。
而棱堡要想成功守衛,火器充足是最最重要的條件,因此在修建棱堡的同時,火器生產必須進一步的加強。
第65章 西洋火攻
「上帝啊,殿下,你這……從哪來的?」
湯若望無比驚嘆,他不止是傳教士,也是科學家,一眼就知道,朱慈烺的草圖比當初他給徐光啟的資料,更加完善和科學,其威力當然也是倍增。
朱慈烺笑一笑,不回答這個問題,只從袖子裡取出另一張圖紙:「湯神父,這是薊州的城防圖,如果要將其四面城牆改造成如我所畫的棱堡防禦,你覺得,需要多少時間,大約又需要多少銀子?」
朱慈烺雖然畫了圖紙,但卻算不出工程量,也不知道改如何改造?這個問題,整個大明朝,恐怕只有湯神父一人能回答。
薊州是建虜今冬入塞的必經之路,只要守住了薊州,就能阻止建虜的入塞。也就能避免歷史上,建虜肆虐直隸,山,東,「攻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共八十八城,降城六。劫掠黃金二千二百五十兩。白銀二百二十萬兩,珍珠無數,俘獲人民三十六萬,駝馬騾牛驢羊無數」的悲劇。
長城太長了,到處都是破口,因此長城是守不住的,只能把重兵屯於薊州。
而歷史上的薊州只所以快速陷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在聽聞建虜入塞的消息之後,薊州總兵白騰蛟和馬蘭峪總兵白廣恩合兵六千,急急趕去救援,結果途中與建虜重兵遭遇,被殺了一個大敗,薊州城防空虛,很快就失守。如果白騰蛟沒有貿然出擊,而是和白廣恩共同駐守薊州,薊州也許沒有那麼快就失守,建虜入塞的過程,就不會那麼順利。
當然了,白騰蛟和白廣恩急急救援,肯定不是他們自己的主意,而是上峰的命令。
因此,薊遼總督這個位置相當重要,對一些明顯守不住的關隘,當棄就棄,決不能因小失大,給建虜野戰殲滅的機會。
湯若望計算了一下土方量,道:「大約需要三個月,十萬民夫,二十萬白銀。」
果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果是新建一座小棱堡,駐軍不超過一千人,神父以為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朱慈烺問。
「那要看在哪裡建了。」
朱慈烺取出一張地圖:「我想在長城之後,界嶺口,黃崖口,這兩處各自建一個棱堡。」
「是建在山上嗎?」湯若望接過地圖。
「不,是在關隘之後。」如果建在山上,必然要拆除原先的關牆,且長城是一體的,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