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第1/2 页)
1945年6 月至1945年8 月1 ,0821945 年8 月至1946年3 月1 ,6791946 年3月至1946年5 月1 ,3611946 年5 月至1946年11月1 ,5291946 年11月至1947年8月1 ,824 同時還必須提一提規模很廣、組織很好的外來救濟工作,它大部分是在自願基礎上進行的。1947年初,英國若干團體同英國紅十字會和愛爾蘭紅十字會一起,送來了五千噸食品、四百噸醫藥用品和四十噸衣服。到1947年初,美國各慈善團體送來了九千五百多噸食品和三百二十噸衣服。瑞士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對於兒童。許多兒童給輪流地送到奧地利境外的許多療養中心。大英國協國家和各種國際組織也都是樂於提供援助的。最後必須提醒一下,那些在鄉村裡有親友的奧地利人,偶爾到較少需要糧食供應的地區走一趟,也可以補充他們的定量。但是,即使把這些糧食補充來源都計算進去,事實仍然是這樣:在戰爭結束後的頭兩年內,整個奧地利人民都營養不良,其嚴重程度對經濟恢復的總進程產生了連續而有破壞性的影響。
(三)燃料和動力
在1945年和1946年間,供應每人僅夠維持生存的口糧必然是當務之急。而與此同時,向用戶提供煤和電。為恢復國家工業提供燃料和動力,也成為僅次於前者的緊要任務。
燃料情況本來是不會很糟的。1937年奧地利固體燃344 料的總消耗量以無煙煤計算是五百十五萬公噸。國內出產的僅占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其餘百分之六十五全靠進口‐‐其中來自德國的占半數,來自捷克斯洛代克和波蘭的各為四分之一,還有一些零數是從匈牙利進口的。此外,雖然1937年無煙煤的總消耗量是二百八十八萬六千六百公噸,但國內產量只有二十四萬五千噸。因此,全國元煙煤的需要量中,靠進口的不少於百分之七十八。德國人在林茨建立一些煉焦爐時沒有擴大採煤設備,因此這種基本情況到戰爭結束時並未改變。但是進口來源現在已經斷絕了。奧地利唯一的無煙煤礦位於蘇占區,褐煤礦分布在英占區和美占區內。組織解體,勞動力減少,再加上糧食匱乏,在短期內使本國生產猶如涓涓細流。
不久生產就重新開始了,儘管存在著巨大困難,1946年的年產量,折合無煙煤計算,總數達一百二十六萬公噸。但這個數字還只是戰前產量的百分之六十,而數達二百萬公噸左右的進口也不足以使總數相當於1937年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此外,進口大部分來自德國,一旦要求魯爾供煤的競爭開始緊張起來時,它是否能維持,那是絕無把握的。
關於石油問題,儘管有不同的原因,其情況還是相當困難的。奧地利國內有相當多的資源。自1934年下奧地利齊斯特爾斯多爾弗油田開採以來,國內原油產量到1937年增至三萬噸。納粹的開採辦法雖不經濟,但1944年終於把石油產量提高到一百十二萬噸。1937年奧地利國內消耗量只有三十八萬噸。據戰後估計,正常情況下的產量每年可達六十六萬噸,因而即使在這個水平上,除某些特種類型的石油外,也能滿足奧地利國內的全部需要,而且還有很多剩餘可供出口。不幸的是齊斯特爾斯多爾弗油田位於蘇占區內,這就使這些估計多半成為紙上談兵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和奧地利政府簽訂的協議有這樣一種諒解,就是說四國都要提出足夠的石油345 來維持奧地利的經濟生活。1946年3 月,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建議會員國政府&ldo;凡在其他接受聯總救濟的國家駐有軍隊者,應指令其部隊不要消耗當地生產的……燃料或其他正式列入聯總計劃之內的供應品&rdo;,當然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