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页)
《孽債》的電視劇本改編(2)
在我們人人都在打發的那一份日子裡,在我們人人都在經歷的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父與子、母與女以及夫妻之間,天天都有著濃濃的、或是淡淡的感情的抒發。那是很實在的關係,那也是很實在的幾乎是可以觸摸的感情。當在這樣簡單明了的親族關係中突然摻進了個活生生的原先你不知道的前夫或是前妻生的孩子,你會怎麼樣呢?你的心靈里,你的感情中,會有些什麼反應,會產生些什麼樣的波動,會做出些什麼反常的行為呢?人的高尚和卑下,人的坦然磊落和自私忌恨,人的委曲求全和自暴自棄,都會是瞬間或是壓抑得過久而爆發出
來‐‐這一切的一切,就都是真摯的感情的基礎。
從真摯的感情出發,描繪了人性的深度。那麼,這感情里自會蘊藏有深厚的社會和歷史的內涵。我想這一點就不用我來多囉嗦了。
我就是以這麼一條主線來改編電視劇本的。
該補充一句的是,儘管電視劇本最早是給雲南電視台的,但陰差陽錯,後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雲南電視台並沒接拍,我只得把劇本交給了上海電視台拍攝。
(2001年7月)
《孽債》播出前後(1)
20集的電視連續劇《孽債》,是在1994年的初冬拍攝完成的。我改編完成的文學劇本,是23集。而黃蜀芹導演的電視連續劇,則拍成了20集。她壓縮的三集戲,主要是我的回敘性文字。在我,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我必須要交代今天的這些孩子,究竟是怎麼來的。在長篇小說中,這些描繪占去了約五分之一的篇幅。在改編本子時,我適當地保留了這些內容,諸如沈美霞和梁思凡是沈若塵、梁曼誠與傣族女子愛情的結晶,而盛天華則是俞樂吟苦澀婚姻的結果等等。黃導則覺得,一進戲以後,觀眾更加關心的,是這五個孩子今天的命運。不斷
地回憶,會分散戲路。再說拍攝的經費也不允許整個劇組的大隊人馬在西雙版納滯留,那樣開支太大。在這一點上,黃導的取捨顯然是對的。電視劇播出以後,在眾多的議論中,誰也不曾問及,這些孩子當時是怎麼來的。看來我是過慮了。
記得樣片是在1994年的12月里看的,與會的記者們在挨近肇嘉浜路的一家餐館裡整整呆了兩天,他們把原定三天的看片會縮短成了兩天,一口氣把20集戲完整地看完。我去聽意見的時候,記者們紛紛說,很久沒見上海有這麼好的電視劇了,他們很感動,不少人掉下了眼淚,報紙上說他們哭濕了手絹。
1995年的元月,《孽債》開始播出,從那以後,整整半年時間裡,全國各地的報刊上,刊登了數百篇報導和評價《孽債》的文章。強烈的反響波及全國,僅我自己搜集到的評論,有200餘篇。現在讀一下當時來自各地的反映,也是頗有意味的。
黑龍江人在報紙上開闢了專欄&ldo;從《孽債》看到了什麼?&rdo;是這麼說的:
我想不到《孽債》竟如此動人!作為一個老知青,《孽債》里所反映的生活是再熟悉不過的,經歷了返城大潮的知青,他們回城後的生活狀況怎樣?這已有不少作品來反映了,不外是富起來的貴起來的,沉淪的掙扎的,成就赫然的和平平淡淡的,偶爾也有&ldo;超凡脫俗&rdo;的,可是沒有一部作品像《孽債》那樣,從一個獨特而又最為真實的最為具象的視角,淋漓盡致地反映了現今知青們的真實狀況,而且它把20多年前的知青生涯和當下的現實,渾然天成地扭結在一起,並且揭示出當下的狀況是怎樣地由過去發展而來的!我覺得這一點是特別有意義的,別的作家都沒做到,可是葉辛的《孽債》做到了!這無疑是創作深化的一個標誌。
這部作品一掃過去傷痕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