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在此之后,又反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河北民军张荫悟部的进犯。在冀中近八个月时间,消灭日伪军4900多人,从而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减轻了八路军第3纵队的压力,第120师兵力也由开进冀中时的6300多人扩大到 1。9万多人。 1939年8月,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贺龙率第120师赴晋察冀边区整训,并调第359旅回陕甘宁边区加强黄河防务。
第四部分贺龙 元帅(3)
晋西北抗日前线的120 师骑兵部队
1939年冬,贺龙率部参加晋察冀边区的冬季反“扫荡”。11月上旬,在黄土岭战斗中,歼灭日军第2混成旅阿部规秀中将以下1400余人。12月,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时,山西阎锡山撕下统战的面纱,集中6个军向晋西新军抗日决死纵队进攻,“晋西事变”爆发。为了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逆流,贺龙率第120师主力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边区返回晋西北。同月,晋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任书记。在第 359旅和新军暂1师第 36团的共同努力下,顽固势力被全部赶出晋西北。随后,贺龙指挥部队粉碎日军的春、夏两次“扫荡”。 1940年8月至9月,贺龙指挥第120师和新军主力参加百团大战,重点破袭同蒲路北段和袭击忻县—静乐、汾阳—离石公路的敌人据点。至9月底战役结束,共歼敌3500余人,破坏铁路40余公里,公路300多公里。1940年11月7日,晋西北军区(1942年改称晋绥军区)成立,贺龙任司令员。 1941年至1942年是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日军在连续“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失败之后,又改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总力战”,对占领区实行“强化治安”,对游击区实行“蚕食”,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扫荡”。而国民党处处制造摩擦,对抗日根据地还实行经济封锁。晋西北本来就很贫穷,现在更是艰难。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困难,贺龙带头开荒种地,纺纱织布。到1944年部队不仅达到自给自足,还能抽出一部分物资送给党中央使用。针对日伪军的“扫荡”企图,贺龙以小部队围绕深入根据地之敌开展游击战,主力则集结在敌人侧后待机行动。当敌人分进合击企图围歼八路军主力时,贺龙指挥部队主动转移,使敌军不断扑空。 晋西北是陕北暨延安的屏障和门户。为了统一陕甘宁和晋绥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和军队建设,194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贺龙被任命为司令员。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贺龙立即调集第120师第358旅、第359旅、独立第1旅和驻陕北的八路军其他部队,积极筹划,准备迎击。由于军事上的充分准备和政治上的大力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始终未敢贸然行动。与此同时,贺龙还领导陕甘宁晋绥各部队抓紧时间开展大练兵和大生产运动。 1944年,解放区战场先后开始局部反攻。8月,贺龙等指挥晋绥部队发动秋季攻势,作战290余次,拔除敌人据点48处,毙伤俘日军1900多名,收复村庄400多个。次年2月,又发动春季攻势至4月收复县城3座,拔除据点50多个,歼敌2400余人,把敌挤到同蒲路和太原—汾阳公路附近。 1945年4月,贺龙出席中共“七大”并做《关于地方工作报告》,被选为中央委员。8月,指挥晋绥部队参加对日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绥军区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指挥过绥远、晋西、卓资山和集宁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先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