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问题,他去找自己的亲戚曹沫,要了推荐信去见施伯,只有通过施伯这样国君身边的大红人做保,才能得到鲁庄公的信任,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去施伯那里先没有拿出推荐信,这是聪明人的惯用招数,让别人感觉你靠真才实学,而不是靠关系走后门。就这样,曹刿站在了“长勺之战”的战场上。
事实上,没有曹刿的“长勺之战”,齐桓公的军队也照样会“败绩”。管仲已经讲明了主要原因:“军政未定,未可用也”。国家刚刚安定下来,战争才结束不到四个月,军队也没有经过整顿和休息,且国内改革的新政策刚推出,大多士兵都是来自工农商中,面对国内大好的形势,根本无心恋战。
一个不完整的军队,人心散漫,没有坚强的斗志,又属于侵略战争,当然很容易就败北,“三鼓”之后,自然一哄而散,间接成就了曹刿。如果是三年后整编过的齐国三军,那么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未必能起什么作用。在当时,曹刿的这个战术只是加剧了“长勺之战”胜负的速度,而并非是靠他才得到了胜利。
齐桓公在遭受“辙乱”、“旗靡”惨败的时候,管仲正下到各地市场、田间考察商贸、农业的改革情况,专心经营国内经济。虽然知道齐桓公此次战役必然大败,却也没有坚持劝阻,管仲一生从来不死谏,即使明知道结果也不会去死活地劝阻别人,因为“死谏”改变不了人的固执,人只有吃了亏才会回头。他要的是真正回心转意的齐桓公,而不是强扭的瓜,那样不甜。如果齐桓公不能真正理解和信任他,他也没法做好齐国这块蛋糕。管仲只能等待齐桓公回头来找他,就像不听话的孩子在外面打架输了,哭着回家找娘做主,孩子才能真正听娘的话,管仲需要这样的效果来稳住刚刚得到的权力。
再打一场
齐桓公败北回来了,脸面无光,原来在乾时战役赢得的声望毁于一旦,虽然后悔用兵,但是这口气还是要争回来。他立刻派人去找管仲,让他帮助自己出这口怨气。
管仲得知齐桓公来找他是为了和鲁国重新打一场,就对派来找他的人说:“自己在下乡考察中,一时间回不去。”
避开了齐桓公,他深知再打一场也一样是输,即便再打一百场也是输。但是,他也不能坐视不管,万一齐桓公把这点家当打没了,说不定连脑袋都得赔进去,他再上哪去找这样一个能够听他谈论那番大论的人呢?
于是,他去找了鲍叔牙。鲍叔牙也急啊,刚从齐桓公那里请罪回来,自己毕竟是军师,齐桓公摆摆手跟他说:“算了,算了,老师,现在不是论罪的时候,关键是要怎么打败鲁国挽回面子。”
还打!吃了败仗还要打,这可怎么办?他没辙,退了出来,只能找管仲,正好管仲也来找他。管仲说:“现在只好顺着他再打,把这口气吐出来,不过,要拉一个垫背的,免得损失惨重,找宋国。”
鲍叔牙登时意会了,又跑去见齐桓公。
“宋国,嗯,妙!”齐桓公听完点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 想看书来
败家的孩子“猛张飞”
齐宋联盟
齐桓公对于长勺战场上的失利很不满,为了赢回得来又失去的胜利,他设法重新组织军事力量,再和鲁国一决胜负。但是,大败之后结集的军队比上次更加松散,齐桓公就好像是个沉迷在赌博中的赌徒,随时可能倾家荡产。
然而,管仲依然没有去阻止这个年轻人的固执,只是让鲍叔牙去献策,说:“河南商丘一带的宋国向来就是我们的同盟,自从上次宋庄公贪赂构兵事件后,宋国政府怀恨鲁国插手这件事情,导致自己惨败。齐宋两国自齐僖公时期就是同一军事盟区,现在我们可以去联合宋国,宋闵公必然出兵相助。”
齐桓公对这个建议非常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