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1/4 页)
这些产业管理上的事,本是身为主妇的佟氏的责任,但张保认为自己比较熟悉农事,便接了过去。佟氏也不过问,只是料理着宅中诸事,不过她对别院的管事王二有些不满意,觉得他很多地方都想得不够周到。淑宁跟着母亲学习家务时,便常常看到她驳回王二的请求,还教他应该怎么怎么做。可怜王二本是老实人,常常被说得一头大汗,满脸羞愧。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便进了腊月,佟氏先一步带几个心腹管事回京,帮着那拉氏为过年做准备。他们一家子不在别院过年,因此只需要做简单的布置。佟氏交待了王二夫妻,又命淑宁跟着监督,然后嘱咐了丈夫儿子一番,便离开了。
一一九、年关
佟氏这一走,淑宁的悠闲日子便结束了。她不但要负责贤宁与小宝的文科功课,还要过问全府人的饮食起居,并且料理诸多杂事,深深了解到一个管家婆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心中对老妈的崇敬又增添了几分。
张保仍旧每天都出门,指挥佃农建了几个小型的水利设施,大都是中型水车和沟渠什么的,还让人挖了树坑,订好果树苗,等开春就拉回来种上。
端宁每隔四天便要回京一趟,过上一夜,次日参加完国子监的考课或是演射,便回房山来,但有时也会留在京里陪陪母亲。这样两地奔波,其实挺累的,不过看他的样子倒是适应得挺好,前一天晚上从京里骑马奔几十里地回到别院,第二天还能起来射上几百箭。
他还带回来一个消息,是关于那位同窗玉成的,据说那人已经连续三次考课都未能通过了,骑射成绩也只是平平,下一次考试再不能通过的话,就要被赶出国子监了。
端宁道:“他这一年多光顾着巴结科尔沁的人了,每次考课都只是勉强通过。人家走时,也没为他谋什么出身,结果他又去找别的门路,整天不务正业,把学业都荒废了。其实当日他进监时,也是颇有才名的,我们与他相交,并不觉得讨厌,知道他家境不好,还时常帮些忙,谁知他变成这样,倒与我们都疏远了。我是不想再与他有什么来往了,只能说他是自作自受吧。”
淑宁对这个人本就印象不佳,听说他落到这个下场,倒是有些幸灾乐祸的,不过她没说出来。只是拿出新做好的毛边棉手套和羊毛袜子给端宁:“哥哥试试看合不合用。”
端宁便把方才的话题丢到一边,看到手套的手掌手背部分都缝了皮子,便知道是给他骑马时用地。高高兴兴地道过谢,回院去试了。
淑宁则继续看着账本。盘算今年过年的各项支出。这次新年,考虑到自己家是新地主,又是外地搬来的,佟氏早就打算要好好示示恩,笼络佃户地心。因此在分派给佃农的物资上相当大方,全部七十八户佃农,按人头算,每人发两斤肉、一只鸡、五斤白面、一罐油和一吊钱,另外再买了三十坛好惠泉酒,送给他们喝。
佃户那边听到风声后,已经在暗地里庆祝了,逢人就说新主家地好话,除了几个老人。都把旧主家忘在了脑后,毕竟旧主余家,对他们并不算很宽厚。还有一个总是惹事生非的儿子。
不过佟氏这项惠民措施,实际上差点毁在别院总管王二的手里。王二夫妻两个。都是老实忠诚的人。老婆还好些,但王二却有些死脑筋。又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接手以来,已经出了好几个差错了。这次安排,佟氏是早就交待好地,结果王二虽然是照做了,却打算把肉都煮好了、白面做成馒头再分配,酒也是计划让人排好队来一人喝一碗。
这本是伯爵府里旧年对家中仆役的做法,王二头一回管事,便把这些规矩都用上了,却没考虑到佃户与仆役之间的差别。幸好时间还早,淑宁又问得详细,才及时改了安排,不然就不是示恩,反惹闲话了。淑宁暗地里把事情告诉了张保,张保表示,佟氏也发现了。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