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第1/2 页)
這時,趙高搶著說道:&ot;陛下年少,即位日淺,深以上下歸附、國家安定為慮。先帝大臣,皆累世名貴之人,積有大功,世代相傳,恐難駕馭,故欲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有罪者誅之,以為不如此不可安天下。李丞相,陛下真是憂國憂民之君啊!&ot;說到這裡,趙高獻媚地看了看二世,&ot;陛下,是這樣的吧?&ot;
二世道:&ot;趙愛卿所言,正是我意!趙愛卿深謀遠慮,處事周全,人才難得。左丞相,朕之用人,堪稱知人善任吧?&ot;
面對這樣的發問,李斯還能說些什麼呢?他怨皇帝毫無主見,頭腦簡單,形同孩童,如此行事,哪裡像個城府深奧、統馭萬民的皇帝?
李斯更對趙高氣憤不已。顯而易見,趙高是用自己的意志來替代、左右皇帝,他假託皇帝之口,說的這番話實際上是他的本意,這不是明目張胆地欺君罔上嗎?
李斯憑著他多年的官場經驗,對今天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對趙高玩弄的陰謀更是洞若觀火。他想向皇帝指出這一決策的失誤,勸皇帝勿信讒言,不要動搖對馮劫、馮去疾的信任,他有很多話要說,但是,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他怕惹怒了皇帝,他怕引火燒身,他怕祿位不保!這一連串的可怕的結果使他終於未能激濁揚清,力陳忠諫,可悲地就範於趙高的權術之下,從而也使秦王朝和他本人的悲劇拉開了序幕。
悲劇在繼續著。趙高肆無忌憚地排除異己,許多官員遭到迫害,有的被撤職,有的被調離,有的被殺死。上卿姚賈因受其弟姚奢的牽連,被剝奪了秦始皇賜給他的一千封戶,取消了上卿的爵位。不僅如此,他當年行盜於魏、被逐於趙的歷史污點又被重新提起,以品行不端被趕出咸陽,永世不得回來!姚賈不堪污辱,跳渭水自盡了!
姚賈之死和馮劫、馮去疾的失勢,使秦始皇嬴政即位以來建立的布衣將相格局不復存在。秦國素有重用賢才的傳統,在七強並立的時代,秦國克服了宗族貴族在秦國的專權,大膽地起用了一些出身微賤的將相,使朝中人才濟濟並最終導致統一大業的完成。李斯、蒙恬、蒙毅、王賁、李信、樊於期、尉繚、姚賈、馮劫、馮去疾等人便是秦廷的布衣將相。如今,這些人被殺的被殺,逃亡的逃亡,唯有李斯尚苟且宮中。布衣將相格局的終結和趙高親信朋黨的相繼顯貴,使秦王朝迅速跌入宦官趙高專權的深淵。
由趙高慫恿二世胡亥製造的秦宮悲劇還殃及胡亥的兄弟姐妹。趙高向胡亥進讒言:&ot;陛下以少子登大位,諸兄必然不服,蓄謀與陛下爭位,陛下若不早圖之,搶先下手,倘發生皇位之爭,後悔也來不及了。為使帝位鞏固,莫如趁其不備,將他們除掉!&ot;
二世以為然,但苦於找不到罪名。趙高道:&ot;這有何難?不滿朝政,陰謀構逆,這不就是罪名嗎?&ot;胡亥欣然受教,遂即將他的兄弟姐妹逮捕,交給趙高審理。趙高藉機大施淫威,在杜郵殺死了六位公子,把公子將閭、無忌、子哀等兄弟三人囚禁在內宮。二世遣使者對將閭等說:&ot;爾等為公子,卻不守為臣之道,官吏即將執行判決!&ot;將閭不服,說:&ot;朝廷大禮,我從未敢失辭,為何治我死罪?&ot;
使者回答:&ot;我奉命而來,不敢自作主張。&ot;將閭見事情已無法逆轉,仰天大呼:&ot;蒼天啊,我無罪!&ot;遂拔劍自殺,無忌、子哀也都含冤而死。
公子高看到兄弟們大都被殺,深知自己性命難保,又怕連累妻兒,含淚上疏說:&ot;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車,御府之衣,臣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為人子不幸,為人臣不忠。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願葬驪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