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第1/2 页)
不但是廟堂之上, 平壤城 內的居民也是一日三驚。 日軍的偵察兵出現在 大同江 南岸的時候, 軍隊和民眾以為日軍已經殺到, 恐慌的情緒達到了最高峰。 幸虧此時 李鎰 趕回 平壤。 雖然神色憔悴, 行裝古怪, 穿著象徵&ldo;兩班&rdo;身份的白袍, 卻拖著草鞋, 但 李鎰 終於顯示了一點老將的本色。 陣斬了幾個逃兵後, 李鎰 率眾擊退了日軍斥候。
在緊急召開的朝議上, 是否向 大明 求援這個話題引起了大臣間的激烈爭論。 實際上, 雖然在日軍登陸第一天就有人提議向 大明 求援, 但遭到不少大臣反對。 理由很簡單, 如果向 大明 求援, 就要交代朝鮮曾經私自派遣使臣面見 豐臣秀吉 的事了。 作為 大明 的屬國, 私下與外國交往, 說輕了是不敬宗主, 說重了就是有不臣之心! 如果 大明朝廷 因此降下雷霆之怒, 朝鮮是絕對受不起的。 這也是為什麼 大明 已從 琉球國 的通報得知日本的軍事野心, 轉而詢問朝鮮, 而朝鮮卻矢口否認的原因。
當然, 朝鮮政府中也有一些頭腦清醒的官員深知這是欲蓋彌彰, 大明 總有一天是會發現真相的。 左議政 柳成龍 和同僚 尹斗壽 將日本的動向寫在一封私信里, 由使臣 金應南 交給 大明朝廷。 因為此事, 尹斗壽 還差點被罷官免職, 發配邊疆。 到得後來日軍連戰皆捷, 朝鮮損兵折將, 大片國土淪陷, 眼看是瞞不下去了, 朝鮮政府才派了個正式使臣向 大明 通報日本入侵的消息, 卻沒向 大明 要求出兵干預。
朝鮮人心裡自然也有盤算。 大明 如果答應出兵, 首先派出的一定是駐守 遼東 的部隊。 遼東軍 與 女真 作戰多年, 過的都是刀頭舔血的日子。 驕兵悍將, 不但對敵人兇狠, 對自己人若是一言不合, 照樣刀劍相向。 軍隊紀律不嚴連朝鮮人都有耳聞。 如果 遼東軍 進入朝鮮, 恐怕百姓們的日子就難過了。 況且, 數萬 明軍 開到, 他們的糧餉該從哪裡出?
可是後來的形勢發展再也不得朝鮮人猶豫了。 如果 大明 再不出兵干預, 朝鮮就有亡國滅種之憂。 開城 淪陷之後, 朝鮮政府首次遣使向 大明 請求援兵。 之後派向 北京 的使臣不絕於道。
其實 大明 也非常關注在朝鮮的戰事。 第一次接到關於日本人登陸的消息, 大明 還以為只是一股倭寇騷亂。 可是接著傳來朝鮮人兵敗如山倒, 連首都 漢城 也僅20天就丟了, 大明 不禁疑懼起來。 等到朝鮮人要求 大明 派遣援軍, 大明 的狐疑就更甚了。 日本人出兵時的口號是&ldo;假途伐明&rdo;, 而且挺進得這麼快, 如果不是朝鮮人有意讓路, 還有別的什麼解釋嗎? 難道朝鮮人真的夥同日本人, 準備入侵天朝? 而要求 大明 出兵朝鮮, 會不會是打擊 明軍 的一個陰謀? 聯想到朝鮮人在戰爭爆發之前鬼鬼祟祟的通報, 大明 對朝鮮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 一開始是非常懷疑的。
6月1日, 大明 遼東軍區的 鎮撫 林世祿 抵達 平壤, 探詢戰況和日軍動向。 柳成龍 在 大同館 接待了 林世祿, 並 向其介紹了朝鮮人這近兩個月來的勇戰。 在 練光亭, 林世祿 也遙遙望見日軍斥候在 大同江 南岸活動。 朝鮮人真的盡力了, 而 平壤 也確是危在旦夕! 林世祿 急忙領了朝鮮政府的咨文, 疾馳而去。
等到 大明 的官員再次進入朝鮮, 就不是文質彬彬, 探察消息的文官, 而是身經百戰, 威風八面的武將, 和一支勇悍的軍隊了。
與此同時, 柳成龍 等人也親赴各地城鎮鄉村, 為即將到來的 明軍 籌措糧草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