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5 页)
臣的陪冢。其中永泰公主及章怀太子陵墓内出土了极为精湛的壁画,在日本也曾有过介绍。
乾陵是大唐黄金时代最高权力者的陵墓,规模极其宏大。以天然山丘为陵,据说迄今为止不曾有过被盗的迹象。发掘乾陵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不知会有多么惊人的文物出土。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陵墓的司马道上陈列石人石兽是中国独有的习俗。乾陵的司马道也排列着石人石兽。北京近郊有明十三陵,最古的陵墓距今不过五百余年而已。其中游客光顾最多、被称为“地下宫殿”的定陵则是三百多年前的陵墓。与之相比,唐朝的乾陵自建成起,已经过了约一千三百年。在排列成行、历经岁月磨洗的石人石兽之中,我发现了一座真正的珀伽索斯像。
“据说这是位于世界最东端的有翅膀的天马像。”
当地的文物工作者这样介绍。
毫无疑问,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是西方世界的产物。但是带翅膀的天马并未一直停留在西方,而是一路往东流传,在7世纪的唐朝,长安已经建造了它的石像。而长安以东的西方,不再有类似珀伽索斯的形象。
乾陵的天马像说明,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这条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其东端的终点正是长安。
到底是谁建造了天马像?
唐朝的长安是一座国际化都市,胡人众多。所谓胡人,主要指波斯人。古诗里也可见到描述长安酒家的胡姬恼煞客人的诗句。想必不只是酒家的陪酒女子有胡人,石匠之中应该也有胡人,也许正是他们雕琢了天马像。热爱古代文化的人,站在石雕前凝望它,一定会问:
“这是否就是汗血马的祖先呢?”
在立着天马像的乾陵司马道两侧,耸立着高大的石碑,面朝陵墓,左侧的石碑上刻着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碑文,右侧是一座无字碑,建立时未曾刻字,是特意为后人留下的空白。武则天似乎深信后人将会毫不吝惜地歌颂自己,或许她以为后人会在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上赞誉的碑文吧。能够立这样一座无字碑,武则天的自信可谓不同凡响。
往日的无字碑如今已被密集的碑文所覆盖。碑文不只是汉字,还夹杂着女真文甚至西夏文。不过,与武则天的期待相反的是,碑文里称赞的文字远远不及相反的意见那么多。
一 西域的汗血马(2)
据说那块从一开始就刻着碑文的石碑长久以来一直伏倒在地,直到解放后才被重新立起。上天加以痛击的是自赞的一方。
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是有翅膀的,而中国人想象当中的天马则没有。关于汗血马及它的祖先天马,有着各种各样的注释与解说,却都未曾提及翅膀的问题。所以,是否可以认为,乾陵的天马像并非汉人而是胡人石匠的作品呢?
根据《史记集解》的记述,大宛国有高山,山上有马,人们无法将其捕捉到手。无奈之下放养五色母马于山下,与其*后生下的马驹即汗血马。故而汗血马又叫“天马子”。
“驹”指两岁马。另一说则认为,六尺以上为马,六尺以下为驹。无论哪一说,驹均指年幼的马。
《史记集解》是5世纪的文人裴骃的著作,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对汗血马的由来所作的解释。裴骃的父亲裴松之著有《三国志注》。裴松之是山西省闻喜人,曾任职于南朝刘宋朝廷,其子裴骃应生长于江南。中国有“南船北马”之说,裴骃对于马大概不是那么了解。即便如此,裴骃却得到“骃”(浅黑带白的杂毛马)这样一个与马有缘的名字。有趣的是,他名“骃”,字“龙驹”。
说到龙驹,7世纪唐初的时候,三藏法师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里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支国(也写作龟兹,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东部有龙池,池中诸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