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下第一名伶(第1/4 页)
论规模,永寿寺比不上相国寺;论渊源,它是大足年间才修建的,到现在不过两百年。虽然也勉强能算一座古刹,但比起那些什么大慈恩寺、青龙寺、荐福寺来说,它显然还是不能进入长安一流名刹的行列。
所以来这里的香客其实有限。
烧香之余,香客们多半也会去寺旁游玩,看看西域杂技,买些妇人家的水粉,也有人就来叶家棚子看戏。叶厚生夫妇的弄参军倒还是那样精彩,常常是彩声不断,这时候跑去收银子的叶娘温,白皙的脸上就满是笑容,各种碎银一天下来也有两三百文钱。只是京城米贵,各种物价都不便宜,刨去各种吃喝用度、人情往来,一个月顶多能攒下一贯钱。
叶友孝不会唱戏,也不好意思去收银子,只管凭着两条铁脚板,长安的东市、西市,可以说一百零八坊他几乎都跑了个遍。好几回回来的晚了,都被阿姐责怪,有时候连阿娘也免不了絮叨几句,语重心长教育自己莫要变成浮浪子弟,家中这点用度,可是不够花销的。叶友孝一边听阿娘絮叨,一边却想着穿越前,我这么大的孩子,谁家不是惯着养啊?
阿姐现在和他丝毫都不生分,但凡回来的迟了,他最怕的就是阿姐伸手拧耳朵,那是真的疼。当然想躲开,可是阿姐身手敏捷,自己好像都没法避开,也是郁闷。
幸好义父倒真是宽容,从来没有说过他重话。有次阿姐急了,要阿耶好好说说友孝,让他懂点事。阿耶想了想说了句名言:
“船到桥头自然直!你们放心吧,我看友孝将来,肯定有出息!”
叶家母女对家主是极其信任的,听叶厚生说了这句话,母女俩也就对叶友孝放开了一些管教。这一来反倒是叶友孝自己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是个男孩子,整天这么闲逛,好像也不是个出路。
终于有一天,叶厚生提出要叶友孝来棚子里看戏,也算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这一看戏他才发现,阿姐的“啭弄”,一条清亮的嗓音,真是天生好歌喉;一条横笛,更可说响遏行云。“啭弄”之后,阿耶阿娘开始表演正戏“弄参军”,不仅仅滑稽可笑,阿耶的功夫也蛮好,在戏台上翻滚跳跃,时不时引来看客喝彩。最让他意外的是阿娘,居然身形灵便,捉弄义父的时候毫不手软。
不过看得多了,叶友孝也笑不出来了,习惯了,也就那些看客,兀自哈哈大笑,时不时还喝彩。
这样的乏味生活也过了大半年,冬去春来,大户人家都去踏春,小户人家也免不了来寺庙里烧香磕头,这样闲了许久的叶家,又重新热闹起来。正月十五那天,一天就收了差不多一贯钱,全家都开心的不得了。
第二天,叶家棚子进来了一位女客。
和其他香客一样,这位女客也是来烧香拜佛的,之后顺路走到叶家棚子,听到里面的喝彩声,她也就带着女伴走了进来。
这女孩身段高挑,长相甜美。她头戴义髻,面绘浓眉,脸上贴着翠钿和翠靥,雪白脸颊有些晕红,作酒晕妆。两只明眸藏在长长的睫毛后,石榴红的薄嘴唇,言笑时便会露出雪白的贝齿。从穿着上看不出女孩的来头:上穿一件团花纹桃红衫子,下穿一条团花纹黄裙,披着个皂罗帔子。这平常打扮,偏偏在这女孩身上,就格外显得婀娜多姿,气质高雅。
她身后的女伴却是另一种风情:长相淳朴但个子比她还高,竟然将近六尺。头发梳成简练的倭堕髻,虽然和女孩一样也是脸上贴着花钿,却看不出一点妩媚。折枝花纹红裙旁,居然挂着一柄利剑!大概除了“青春少女美”之外,她身上再也找不出吸引人的地方了。等她“徐娘半老”之时,只恐风韵再也无存。
正在无聊看戏的叶友孝立刻被吸引了。这俩什么人啊?
这时的阿姐正在“啭弄”,清唱着薛能的一首《柘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