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页)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第一白俄羅斯方面軍聲稱俘敵2.8 萬名,第二白俄羅斯方面軍聲稱俘敵6.3 萬名。這次戰役擊潰了維斯瓦集閉軍群。消除了德軍自北翼發動進攻的危險。蘇軍逼近了奧得河口和波羅的海海岸,攻占了重要港口格但斯克和格丁尼亞,使蘇聯的波羅的海紅旗艦隊擴大了活動範圍,同時也使蘇聯空軍能夠威脅到通向庫爾蘭和東普魯士的海上交通。最主要的是。蘇軍進攻柏林時又可以增加10 個集團軍。
為了給總攻柏林掃清障礙,蘇軍在發動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幾乎同時,打響了另一場重要戰役‐‐東普魯士戰役。
二三軍奮勇‐‐東普魯士再建功
東普魯士是德國軍國主義的搖籃。在蘇德戰爭期間東普魯士對德國具有極為重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意義。直到1944 年,被稱為&ldo;狼穴&rdo;的希特勒大本營,還設在這裡拉斯敦堡附近的森林裡。東普魯士早就被德國變成進攻蘇聯和波蘭的最主要的戰略基地了。1914 年和1941 年德國入侵沙皇俄國和蘇聯都是從這裡出發的。德國法西斯從1932 年起就開始在東普魯十構造防禦工事,據信這裡的防禦甚至要優於德國西部的&ldo;齊格菲防線&rdo;。帚特勒為了加強這裡的力量,把為數不多的預備隊也派到了這個地區。
據守在東普魯士和波蘭北部的德軍是在白俄羅斯被殲後又重建的中央集團軍群(1 月26 日起改稱北方集團軍群),指揮官為賴因哈特上將。到1945年1 月中旬,該集團軍群共有41 個師(其中34 個步兵師、3 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 個旅。此外,保衛東普魯士的還有特種部隊。東普魯士集團共有58 萬官兵和20 萬人民衝鋒隊。該集團擁有8200 門火炮和迫擊炮,700 輛坦克和強擊炮,第六航空隊的51 架飛機。德軍的糧食、彈藥、工程器材及其他後勤儲備都很充足。按照希特勒的指令,他們將不惜任何代價據守這個戰略要衝,儘可能長時間地拖住進攻的蘇軍並使其受到重創,以支援其他地區的德軍瓦解蘇軍的攻勢。
實施本次戰役的蘇軍是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指揮的第二白俄羅斯方面軍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指揮的第三白俄羅斯方面軍。兩個方面軍共有14 個野戰集團軍、1 個坦克集團軍、2 個空軍集團軍、8 個坦克機械化軍和1 個騎兵軍。此外,法國空軍志願兵組成的&ldo;諾曼第一內曼&rdo;殲擊機團也和蘇聯空軍一起參加了戰鬥。蘇軍的總兵力達167 萬人,他們裝備著8360 門大炮和迫擊炮,其中有1000 架野戰火箭炮(喀秋莎)、3800 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飛機3000 多架。這樣,蘇軍對守敵形成了強大的優勢:兵力為2∶8∶1,大炮為3∶4∶1,坦克4∶7∶1,飛機5∶8∶1。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作戰計劃,這個戰役的總目標是:切斷守衛在東普魯士的中央集團軍群同法西斯其他軍隊的聯繫,把該集團軍群逼迫到海邊加以分割並各個殲滅。前出波羅的海,占領東普魯士及其最重要的軍事港口柯尼斯堡和皮爾拉伊。這次戰役不僅對1945 年初的總攻有意義,也關係到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
1945 年1 月13 日,大雪紛飛。但這未能耽擱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發起攻擊。這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就已嶄露頭角的猛將率第二白俄羅斯方面軍從納雷夫河橋頭堡向北發動猛攻。1 月19 日,蘇軍在內登堡附近越過了東普魯士邊界。兩天後,蘇軍攻克了坦能堡,德軍在撤退時把前元首興登堡及其夫人的遺骸遷走並毀掉了大紀念碑。1 月26 日,羅科索夫斯基部隊抵達埃爾布拉格東北的但澤灣沿岸,切斷了東普魯士之敵與西部陸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