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第1/3 页)
因此,魯迅所提倡的&ldo;執著現在,執著地上&rdo;,就是一個&ldo;敢於正視現實&rdo;的精神,也就是要正視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生活在&ldo;現在的地上&rdo;的人的生存困境。這樣的困境又有兩個層面:首先是現實的生存苦難,這在現在中國人是特別深重的,因此,魯迅提出要&ldo;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rdo;;同時,這也是人的根本性的生存困境。魯迅曾說,&ldo;普遍,永久,完全,這三件寶貝&rdo;其實是釘在人的棺材上的三個釘子,是會將人&ldo;釘死&rdo;的。〔47〕這就是說,&ldo;此在&rdo;的生命永遠也不可能是&ldo;普遍,永久,完全&rdo;的,如果硬要在現實人生去實現這種&ldo;普遍,永久,完全&rdo;,結果反而會扼殺人的真實的生命。因此,魯迅要我們正視:此岸世界、&ldo;現在&rdo;的生命,任何時候都是不完美的,有缺陷的,有弊端的,並且不可能永久存在。這是生活的常態,人只能正視這一現實的生存狀態,然後再做出自己的選擇,努力與追求,不能一不如意,一看到缺陷、弊端就逃避,把希望寄托在虛幻的種種&ldo;神話&rdo;的實現上。
這裡還需要強調一點:魯迅否定的是&ldo;普遍,完全,永久&rdo;的此岸性、當下性,但他並沒有否定&ldo;普遍,完全,永久&rdo;本身,早在20 世紀初,他就提出過&ldo;致人性於全,不使之偏倚&rdo;的理想。〔48〕他實際上是把這種至善至美性作為彼岸世界的終極目標,可以不斷趨近,卻永遠達不到,是作為人的一種理想、一種追求存在的。所以不能把魯迅的&ldo;執著現在&rdo;理解為沒有理想,沒有終極關懷,可以說他是懷著對彼岸世界的理想來執著現在的:我們在第八講中已經談到,魯迅早在20 世紀初就提出了他的&ldo;立人&rdo;,追求人的個體精神自由的理想;在20 世紀30 年代他又把這樣的&ldo;立人&rdo;理想發展為&ldo;幾萬萬的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rdo;的理想。〔49〕正是在這樣的&ldo;理想之光&rdo;的照耀下,魯迅才對現實中的黑暗‐‐一切壓制人的個體精神自由的奴役現象,一切剝奪普通民眾的支配自己命運的權利的反動勢力,採取了不妥協的態度。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懂得,為什麼魯迅在引導青年&ldo;執著現在&rdo;時,同時要強調,這絕不是&ldo;隨順現在&rdo;。正視現實的黑暗,絕不意味著對現實的黑暗採取容忍的態度,以致&ldo;隨順&rdo;,被其同化,最終自己也成為黑暗的一個部分;而應該不滿,做絕望的反抗,並致力於對現實的改造。魯迅說:&ldo;多有不自滿的人的種族,永遠前進,永遠有希望。&rdo;〔50〕
魯迅的&ldo;執著現在,執著地上&rdo;,還有一個重要含義,即是要始終把眼光集注在中國這塊&ldo;土地&rdo;上:這是我們的根,我們的立足點;要將&ldo;現在的中國人的生存與發展&rdo;,作為我們的一切思考,一切奮鬥的出發點與歸宿。&ldo;眼光&rdo;放在哪裡,這是一個不可小看的問題。魯迅在一次對大學生的演講中,曾經感嘆說:&ldo;我們常將眼光收得極近,只在自身,或者放得極遠,到北極,或到天外,而這兩者之間的一圈可是絕不注意的&rdo;,恰恰忽略了現實中國社會。〔51〕還有許多人眼光只是向著外國,或者向著中國古代,也恰恰遺忘了&ldo;現在中國&rdo;。向外國與中國古代的借鑑當然是必要的、重要的,魯迅早就提出過&ldo;拿來主義&rdo;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