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页)
的一再倡导下所出现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当时,中国的工业还很落后,发展也很慢,城镇青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去农村解决温饱问题(接受再教育倒是次要的)。“经商”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商成了人们首选的职业,“下海”成了热门话题。“三讲”指的是*同志提出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
这首顺口溜是对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的一个高度概括。
三四十年代住草房,五六十年代盖瓦房,
七八十年代换砖墙,九十年代变楼房,
家家明亮又宽敞,人人心里喜洋洋。
(引自:顺口溜吧— )
这首顺口溜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老百姓住房条件的发展变化,说白了,就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手头越来越有钱了,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邮政时代:此致敬礼!
电话时代:你是哪位?
呼机时代:电话速回!
手机时代:你在哪里?
网络时代:你究竟是谁?!
(引自:顺口溜吧— )
“邮政时代”,大家联系的方式主要是捎信,即使不“烽火连三月”,往往也是“家书抵万金”。“电话时代”的“电话”指的是最原始的有线电话,需要接线员转接,信号差,声音失真。“呼机”只能呼,不能直接通话,遇有急事只好要求被呼者“速回”电话。这首顺口溜非常风趣地道出了中国通讯发展的历程。
种田不征粮,免费上学堂。
不离北京近,公路挨厨房。
处处耸红楼,家家酒飘香。
神州农家乐,亘古破天荒。
(引自:顺口溜吧— )
2009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这首顺口溜记录了中央惠农政策的逐一落实以及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种田不再交公粮,农民不再交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不再交学杂费,都已逐一成为现实。再偏远的山区,也都实现(或正在实现)村村通公路。乡里人也像城里人一样,住楼房,吃香的,喝辣的。更为可喜的是,乡里人也有了“医保”:
一个好汉三个帮,福利政策全家上。
兄弟姐妹身体壮,不测风云也难扛。
老人孩子是弱者,积极参与不用讲。
(引自:顺口溜吧— )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择偶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大姑娘找了个解放军(50年代);
二姑娘找了个红卫兵(60年代);
三姑娘找了个大学生(70年代);
小姑娘找了个生意人(80年代)。
(引自:顺口溜吧— )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子弟兵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最可爱的人”;十年*时期,“红卫兵”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掌握国家命运的实力派,找个红卫兵,也就找到了一个靠山;1977年,“高考”恢复,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悄然来临,普通家庭的子女有了深造的机会,有了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的机会;改革开放后,当老板做生意,让有些人先富起来了,这些“款爷”往往就成了姑娘们的首选。
也有反映我国负面“发展”的顺口溜,也就是针贬时弊的那种。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水质不坏,
七十年代也还可爱,
八十年代鱼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